美文网首页
【读书笔记】最终回-这本书有毒,慎读|成甲《好好学习》

【读书笔记】最终回-这本书有毒,慎读|成甲《好好学习》

作者: 1229f386fb4d | 来源:发表于2017-11-27 23:13 被阅读0次

    前言:这篇文章适合谁看?

    1. 从来没有看过《好好学习》这本书的读者;

    2. 之前已经看过我写的8篇拆借式读书笔记,想要系统、有重点的了解核心知识;

    3. 没有那么多时间看之前的8篇读书笔记,就想要一份套餐;

    一、为什么临界知识辣么牛?

    1. 缩小认知差异

    人与人之间的差异,抛开背景、性格等外部因素,最根本的原因在于认知不同。我们读书的时候都有一个感觉,成绩差的与成绩比较好的两个同学去问班上最优秀的同学一个问题,态度是极其不一样的,对于段位低的,根本不想鸟你。

    2. 打通任督二脉,激活“僵尸知识”

    我们每个人的脑袋里都有一堆知识,但是99.99%的道理都不能通往行动,也不能很好的去激活和链接,只有那些极少数的能够启动人们去做、去行动的知识,才能达到“临界值”。

    3. 掌握临界知识,即掌握复制成功的“钥匙”

    虽然我不认可成功可以简单复制,毕竟成功只是众多可能性的一种,而且是很小概率的那一个。而且成功背后的因素太多,不是随便就能复制的。但是如果我们能了解事件的本质后,找出成功背后的模式、规律,即“临界知识”,就能进行复制。

    4. 提升认知效率

    我们过去总是不断学习和掌握如何应对具体工作场景和问题的方法,等遇到新问题的时候再去学习新知识,这只是在提升“技术效率”。如果我们的学习是在了解问题本质,了解解决方案的底层规律后,能够让我们认清楚问题表象背后的实质,那就是提升“认知效率”,即找到“临界知识”。

    5. 复杂的世界是由简单的基本规律决定的

    我们通常会“用复杂对付复杂”,即更复杂的方法来处理复杂问题。而作者认为许多看起来复杂多变的系统,其背后由简单的节本规律决定的。就像日本四大“经营之神”之一稻盛和夫在《活法》中多次提到他企业成功的秘诀就是敬天爱人。非常朴实、简单,没有高深的理论,这就是因为他看透了世界的本质,找到了底层运行的逻辑和规律。

    6. 复杂系统不是简单的因果关系累加,而是各因素相互影响的动态系统

    我刚开始写简书的时候,阅读量不超过10,坚持写了几篇后,阅读量慢慢增加,投稿专栏也成功,更给了我写下去的信心,随着投稿成功的次数增加,阅读量也突破100、600,又反过来鼓励我继续奋笔疾书。在这个过程中,就是原因和结果的相互影响。而学习临界知识,就是应对动态复杂不确定性的工具,它可能是系统内部元素间复杂作用关系相互抵消后呈现出的简单规律。

    二、如何获得临界知识?

    1. “专注+多元跨界” 双管齐下

    专注:专注于自己擅长的领域,并且自问是否已经做的足够出色?是否已经找到了这个领域的临界知识并培养成核心能力,可以出色的嫁接到别的领域。

    多元跨界:在专注某领域的前提下,突破专业的限制,学习各个领域/专业20%的核心内容(即临界知识),打通底层逻辑,形成强大的知识体系。

    2. “拆”生活,寻规律

    其实,我们每天的生活就是一个个案例的集合,完全可以从自己或身边的案例中学习和启发。教育的根本定义是改变自己,改变自己对经验的解读方式,包括学会如何重新解读旧经历,产生新行为。作者例举查理 芒格《卡奈森鱼肉》的故事告诉我们,“拆生活”,就是把生活中重要的部分选择出来,然后从中发现更有价值的启发。

    3. 重要硬学科里

    像数学、物理、化学、生理学等可信度比较高、适用面比较广的重要硬学科里会有很多的临界知识。为什么?因为临界知识的思想核心是用更佳可靠学科的研究方法、思想和结论来处理没那么可靠领域的问题。比如房价高的问题就用供需关系、不均衡分布等基础知识来解释比炒房团、丈母娘经济更靠谱些

    4. 从自己感兴趣的领域入手

    从自己感兴趣的领域入手去阅读经典书籍,从中寻找最重要的原理和知识。比如我感兴趣的领域有“人才发展”、“知识管理”、“阅读”等,那我就大量主题阅读,找到其中的临界知识

    5. 找到原始出处

    进一步寻找这个规律的原始出处,这是大多数人比较忽略的一个环节——找到重要的结论是怎么来的?这个结论是否是普世的?如果不是,这个结论可能适用的背景、范围和可能的局限是什么,要找到最重要的知识和原理的原始出处。

    6. 尝试用更加基本的原理来解释这个知识

    寻找和建立临界知识的过程,就是用第一性原理思考:用更加底层、通用的规律解释,就不用新的假设,用我的话说,看谁更low。

    三、如何提升学习能力?

    1. 学习方法升级——激活旧知,联结新知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阅读和学习习惯,虽然我也看过很多速读的方法,也觉得很有道理,但我内心还是倾向于慢读,就拿我读《好好学习》这本书,读了两遍,写了9篇读书笔记,看似没多少文字,但其实都是我对书中每个知识点进行理解、联想、链接旧知中的临界知识、联系工作实际、下一步行动等一系列过程,我实在没有能力用速读的方式完成这一系列动作。当我需要解决某个问题的时候,会重新找相关的书然后思考如何应用。

    2. 记录与反思——倚天剑与屠龙刀

    如实的记录整个事情的发展过程——包括记录发生了“什么”,是“如何”发生的、自己当时的情绪、思考过程、外部环境等。因为任何一件事的结果都有N个因素造成的,记录越详细越有利于我们反思和复盘的时候,找到关键的问题点。记录的时间跨度越长,越有可能看到更深层的规律。

    反思是对产生结果的原因进行分析,换个说法,反思的实质是对加深进行校正。反思可以帮助我们发现知识的误区、促进已有知识产生新知识以及检验自己是否在运用知识。因此,我们要养成每天写反思日记的习惯,结合ORID的结构来反思每件事情。

    3. 以教为学——成就更好的自己

    “教”是最好的“学”,这个道理都懂。而且“教”本身就会给我们自己带来很大的价值:

    1)容易发现知识阻塞,进一步打通已有知识。原本以为自己都懂了,但讲给别人听的时候总讲不清楚,是因为有些我们以为知道的知识其实并不知道,那就会逼着自己主动探索,想明白。

    2)强化记忆和认识的过程。教别人是很好的建立长期记忆的过程。

    3)当别人提出疑问、质疑和新想法,会增强我们的认识。

    4. 刻意练习——专家养成记

    美国心理学家安德斯·艾利克森《刻意练习》中提到“训练天才型专家真正重要的是1万小时背后的刻意练习。“ 练习什么?就是对基本概念、临界知识、知识阻塞等关键地方进行反复的探究和思考,并持续、刻意的进行大量专注训练。

    5. 定期回顾——寻找思考的“足迹”

    回顾可以让我们看到曾经遇到的事、做过的决定。经历时间的推移,以及个人经验、认知的增加,可能会发现当时以为正确的决定其实还有很多不足的地方。回顾可以分为:周/月度回顾、年度回顾、5+年回顾三种,每种回顾的目的和方式都略有不同

    6. 付费购买

    我们想要提升认知效率的方法有两个:

    1)提升学习内容的质量并增加数量;

    2)增加有效学习的时间

    如何才能做到呢?

    1)买书:只要觉得可能会有用,就买。下次遇到问题的时候,可以直接找书解决。

    2)买时间:增加时间的效益,比如打车上下班,在车上不受干扰完成自己想做的事情。

    3)买知识服务:目前“得到“APP就是这样的方式,花钱让别人读书给你听。

    四、什么是临界知识?

    1. 什么是知识?

     数据---信息---知识

    上面这个逻辑就相当于是知识的“演变”;所有最原始的内容都叫“数据”,比如书本上的内容、微信文章等;而当你阅读了内容之后,就成了“信息”;而阅读信息之后知道并改变自己的行动,这时候才真正是“知识”。就像“大数据”,只有去分析这些数字背后的意义、逻辑后得出的解决和行动方案,才是“大数据”的价值。所以,对于知识的定义:能够改变你行动的信息。

    2. 什么是知识管理?

    成甲对知识管理的定义:知识管理就是通过对外部信息进行加工,提高我们改变认知或行动的速度。

    3. 知识管理的三个维度(DIP)

    1)数据管理Data——关注具体的数据层面技巧

    2)信息管理Information——关注怎样更好地理解、消化和应用获得的各个知识点

    3)底层规律Pattern——关注自己的认知深度

    最后一个维度就是临界知识,在深层次上掌握普遍规律,从而将之前学到的繁杂的知识用一根线串起来,并且可以找到新的答案。

    4. 到底什么才是临界知识?

    有些知识要比另一些知识能够更加深刻的改变我们的行为。比如我们学过很多的定律、定理,看似简单但在很多领域被广泛运用和衍生。经过深度思考后能广泛、更普遍的指导行动的重要而基本的规律或定律,称为“临界知识”。

    五、临界知识的应用

    1. 构建自己的能力圈

    能力圈是由你真正擅长并懂得的知识组成的,而且在这些领域里,你要比90%的人都做得好。找到自己的能力圈后,在自己的能力圈做事和投资,就像秋叶大叔。

    掌握临界知识可以帮助我们培养预见能力,而要做的比90%的人都好,才能获得商业利益,因此我自己拟定了一个公式:商业利益(反馈)=掌握底层规律(临界知识)+能力圈行动

    如果你想看更详细的读书笔记,欢迎关注我:Ricky@知乎,正经胡说Ricky@简书,公众号“正经胡说Ricky”,上面有系列的读书笔记。这也是第一本让我能开“悟”的书,希望大家喜欢。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读书笔记】最终回-这本书有毒,慎读|成甲《好好学习》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qfpjb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