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春节在老家。我发现一个有意思的事情。
我侄子,不到3周岁,会说一点话;我表弟,13岁左右。表弟带着侄子一起玩,两个人都很开心。突然表弟冲着侄子说了几句“傻逼”,侄子表情就僵住了,很委屈。是的,不到三岁的小孩并不知道“傻逼”是什么意思,但是侄子委屈,伤心了。更有意思的是,我问表弟“傻逼”什么意思,表弟其实也不清楚。
对话的双方,一个不知道自己表达了什么意思,另一个不知道对方表达了什么意思。但一方对另一方造成了伤害。想象一下,假如你对小孩说了一句不知道什么意思的外星语,小孩就委屈了?为什么会这样?
思考一下这个问题:当别人骂你“傻逼”的时候,你很愤怒,那你愤怒的原因是他说了你是“傻逼”生气?还是因为你觉得他“攻击”了你而愤怒?对比想象一下“朋友骂你傻逼”和“陌生人骂你傻逼”的场景。大概就能明白别人说的什么意思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你怎么解读。
侄子委屈的表情应该不是因为“傻逼”两个字的意思,大概是因为表弟说“傻逼”时候的动作和语气并不友好。
情绪是认知对情境的解释。很多时候情境是一样的,但是不同的人会产生不同的情绪。面对一样的情境,总有人是乐观的,向他们学习。自己的情绪确确实实掌握在自己手上。话是一样的,但是理解的方式千千万。这大概就是纸短情长。
对怀着恶意的人,不要去理解他的话,很多时候他也不知道自己想表达什么意思,就像是精神病人,他们只是在攻击人;对怀着善意的人,去理解他的话,感受他的善意;对未知的人,往好的方向想。
学到三个可以改善情绪的方法:
1惯性的动作可以治疗情绪。
2身体状况会影响情绪,假装微笑会改善情绪,咬牙切齿会让人更生气。
3身体感觉也会影响情绪,饿的时候记忆力差,触摸热的东西更积极。吃甜的心情好。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