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1
昨天和闺蜜小叶在微信聊天,她说我必须要向你吐槽一下小阳了,她的另一个从高中就相识的闺蜜。
小叶说,虽然我们是多年的闺蜜,但她和她老公真的很过分,过分到以后我都不想再见他们了。
小叶和小阳是认识多年的好朋友,所以俩人也自然无话不谈。
有一次在朋友的婚宴上,小叶和小阳夫妻坐在同一桌,期间大家都在随意聊聊天。小阳的老公居然将话题聊到了小叶的前任,而且拿小叶的前任来调侃她,小阳还在旁边附和。为了不破坏大家的情绪,小叶忍着没有发作。
她和我吐槽到,我和小阳老公以前并不是朋友也从没有过交集。我的前任都是好多年前的事情了,他又不认识,凭什么在公共场合用我的隐私来打趣我。小阳也很过分,将我的隐私告诉自己的老公也就算了,在这种场合非但不制止还附和着一起笑我。
小叶工作很忙,一直单身。还有一次她的朋友为了介绍一个男生给她认识,特地为她组了一个局,作为共同的好朋友,小阳也带了老公出席。
因为朋友多,大家聊得还比较自然,氛围都还比较融洽。席间,小阳老公开玩笑的和组局的朋友说:
“你要给小叶介绍新朋友干嘛还带上自己的妹妹来,这么一比,怕没人能看得上小叶咯。”
虽然只是一句玩笑,可是也让在场的人特别是小叶,一阵尴尬。
在这两件事情上,小叶对小阳夫妻的做法感到很生气,小叶抱怨说,我各方面条件都不错,她老公凭什么这么贬低我。以后要避免再见面,省的给自己添堵。
在和他人相处前,有一个很重要的前提,那就是分寸感和界限感。先要明白,我们相处的界限在哪里,因为这决定了我们可以交谈的范围。
作为闺蜜的老公来谈论小叶的隐私这件事情本身已经很越界了。特别是在公共场合,在别人的婚宴上,大家都在庆祝新人的结合,小阳的老公却在谈论小叶的前任。这势必让小叶生气和反感。
在为小叶组的相亲局上,开玩笑说小叶不如他人,没人能看得上。虽是玩笑,可也足够伤人。而导致的结果,便是闺蜜疏离,不再往来。
说话也是门艺术,说话懂得看场合分时宜,是一个人情商高低的表现。好的交谈者会让人心生愉悦,如沐春风;而说话不懂分寸,也注定会让彼此关系背离,再无往来。
02
小叶的吐槽让我想起了,我和我老公曾经的一对夫妻朋友大伟和妮子,不过现在已经刻意疏远很多。以前大家会时不时约出来小聚一下。聚在一起的时候,无非聊聊彼此的工作状况和生活情况。
但有一次相聚时,妮子刚好换了新工作没多久。大家刚刚落座,妮子便开始向我们吐槽新工作的各种不如意,举了一系列例子;说了一大堆日常事宜;包含了她的新同事A,B,C,D;夹杂着一大堆财务上我们听不懂的专业名词。我们只能陪着笑听她慢慢吐槽。
好不容易聊到了下一个话题,大家一起说了没两句。她又用自己工作的事情打断了我们,继续说她的工作。大家只能耐着性子听,并试图转移到下一个话题。然而,妮子总是完全无视我们想聊什么,强行将话题停留在她的工作上。
一整个晚上,我们都被迫像个垃圾桶一样,听她对工作的抱怨和牢骚。
这种情况在生活中并不是少数。不管什么场合,不管大家交谈的主题是什么,有些人说话的主语从来都是“我”,“我”,“我”。即表现的自私,也不尊重他人。
说话是为了彼此间的交流,不仅仅是倾诉,还包括倾听。
而在交谈中,最忌讳的就是不分场合,总是以自我为中心。强迫大家做自己的倾听者。
其实在一场交谈中,一个好的倾听者往往更值得他人欣赏。

03
作为彼此的好朋友,妮子在交谈时的行为,虽然让人不满但我们还是选择包容。而真正让我们不再主动联系对方的原因是一次的共同旅行。
我们四人约定好了一个假期,一起报团去泰国度假。
原本是一件很开心的事情,结果在第四天,大伟和妮子因为一点小事发生了不愉快。当大家坐在大巴上听导游讲解时,妮子控制不住情绪便开始数落大伟的各种不是。
面对他人的家务事,其他游客频频回头观望,导游也一时尴尬,但都不便发声。导游将话筒声音略微调大重新吸引回大家的目光。我们作为同伴,立刻将他们分开,分头安抚。
原本只是件小事,大家以为很快就过去了,然而妮子不依不饶,一直无法平复心情。当别人都在和美景留念时,我们只得陪着她不停安抚。结果错过的景点和乐趣越多,她的心情就越难控制,因而越发埋怨大伟的种种不是。
更是在大巴车上大声要求大伟向自己道歉。同车游客忍无可忍,提醒她“请不要影响他人”;导游和领队不得不出面宽慰调解。大伟倍感无奈而向大家致歉。
行程的最后几天就在他们的吵闹中结束。
如果说一件事情的发生只是个例,那么两件事情的发生足以说明是素养的问题。
在公共场合大声争吵,完全不控制自己的情绪,任意发泄负能量,认为同程游客都是陌生人便毫不在意他人的感受。在他人眼中,这已经是素养极差的表现了。
看似很极端,但生活中偏偏就有很多这样的人。他们不懂得控制自己的情绪,不分场合的发泄自己的情绪,理由就是我都已经不开心了,我才不在意别人到底是什么感受。
04
俗话说:“说话前你是话的主人,说话后你是话的奴隶。”
在娱乐圈里,黄渤是被大家公认的优质男人,就连林志玲这种完美女神都直言黄渤是她的理想型。
除了演技以外,是什么让黄渤这样“其貌不扬”的影帝获得众人的赞扬和认可?那就是他个高情商和好修养。
看过他的众多采访的人就能感觉到,他总是很谦逊,很温和,很有礼貌;面对调侃能自嘲;面对讥讽又能不卑不亢。这样的人,谁都无法给他差评。
萨迪说:“在要说一些事之前,有三件事要考虑——方法,地点,时间。”
怎样才能有一场好的交流?
至少应该先明白关系的亲疏,交谈的界限,说话时的分寸;在交谈中放低自己的姿态,多一些谦逊,多一些温和,多一些倾听,多关注他人的感受。
虽然这样做法,似乎是将自己边缘化到旁观者的位置,但一个好的交流者应该是让他人感受到被重视,被尊重。
不一定非要在言语上胜于他人,好素养往往更能为自己赢得赞赏。
——END——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