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问题的价值

问题的价值

作者: 周琴锦西 | 来源:发表于2020-06-14 17:21 被阅读0次

    教了二十来年的书,越来越觉得自己不会教书了。每一册的教材内,总会出现那么几课是我不喜欢的:或者是因为知识本身抽象枯燥略显乏味、或者是自己还没有找到破解重难点的方法……每次上完这样的内容以后,总是有深深的挫败感和无力感:学生被我给整懵了!黔驴技穷的我是怎么回事?唉,一个合格老师的教学不应该挑肥拣瘦啊!

    这两年的课堂中,自己尝试着用不同的教法学法去破解这些“痛点”。去年的“科学探究”就是这样的试水,自我感觉还行吧,毕竟我们学校的孩子思维能力和学习习惯这些东西都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得到大幅度提升和改善的。今年受到疫情影响,复课后留给课堂教学的时间变得非常紧张,好在七年级这学期期末可能不会统考统阅,所以老师的空间和自由度反而还大了一些。没有了考试的压力,于是我又开始蠢蠢欲动准备尝试不一样的教和学。

    “肾脏的结构”绝对是这样一个让人不太舒服的课题,怎样引导学生深入观察肾脏的内部结构、理解肾单位的结构和功能是我一直以来的困惑。它既是学生后期学习形成尿液的生理过程的基础,又是深入理解排泄意义、建构“生物的结构与功能相适应”基本观点的有力事实支撑。以前上这个课,孩子们对着肾脏实物不明所以,为了观察而观察,而我生怕学生听不懂,常常就是“一言堂”从头到尾都在“指导”,被动思考的学生当然注意力不能集中,貌似热闹的课堂其实肤浅简单,所以自己上了以后总是悻悻。

    关于这个内容,我以前也尝试过实物观察、模型构建等等花招,总是感觉缺少了一些让我和学生嗨起来的地方:这部分内容涉及专业知识和专用名词较多,陌生而且抽象,学生的学习热情维持不了多久。怎么突破“学生不感兴趣”这个痛点?初一的孩子其实还是挺乖的,好奇心重求知欲强,而且很多班级都实施了小组加减分制度,所以只要我一提问题,娃儿们个个都会争先恐后举起小手,参与课堂的积极性还是挺高的。但是仔细观察,我发现有的孩子心里一直惦记着加分这件事,仅仅只是为了加分而举手,某些学生甚至只热衷于回答翻翻书就可以轻松找到答案的问题。很显然,这样的假积极并没有真正激发学生的思维活力。

    这一课的悻悻然让我意识到,无论课堂用什么形式花招,最本质的核心还是需要孩子们去主动思考、深度思考。怎么上一堂基于我校学情、能引发每一个或者大多数学生积极思考的课?这种俗称“上烂了”的课题中学生表现出来的思维状态才体现老师课堂教学水平的优劣,真是考手艺啊!认认真真备这节课,认认真真研究如何引发学生的思考,发现老师怎么提问才是破解“痛点”的关键。正所谓“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必须要提出对学生的思维构成真正的挑战,激发学生的思维火花的问题。学生对经过自己努力思考而弄懂的问题才会感到有兴趣,以后才会越来越喜欢开动脑筋。尝试着用有价值的问题去串起课堂吧!

    新课引入环节,因为老爸就是一个透析病人,所以我用他日常透析的一张照片直接从人工肾说起。通过看图和阅读教材了解了泌尿系统几个器官的功能,娃儿们很容易就能明白为什么肾脏是泌尿系统的核心器官。那么肾脏的结构有什么特点呢?再仔细观察教材60页的插图,发现图上只注明了“出入肾的血管”。这时,我提出了第一个略具挑战性的问题:辨析出入肾脏的两条血管的名称,并说明理由。因为这里需要结合血液循环的特点进行分析,书上找不到现成答案,所以一下子就把猴孩儿们难倒了。带着他们回顾旧知识分析后,孩子们终于发现肾脏处的血液循环属于体循环的一部分,所以流动脉血的血管应该是肾动脉,而流静脉血的血管是肾静脉,肾动脉内的血液流入肾脏,再经肾静脉流出,血液成分的改变说明在肾脏内发生了物质交换。

    搞清楚了肾动脉和肾静脉后,我接着给学生介绍了肾脏的血流特点。肾脏的血液供应来自于肾动脉,一个健康的成年人安静状态下每分钟大约就有1000ml血液流经两肾。听到这里,孩子们发出惊叹:人全身的血液几分钟就要流过肾脏,好快啊!哈哈,第二个挑战性问题来了。肾脏的血流量这么大、血流速度这么快,对人体而言究竟有什么重要意义呢?不急不急,来看看肾脏的外观结构。与肾脏相连的有三条管道,除了肾动脉和肾静脉以外,第三条管道是谁呢?它输送什么呢?其内的液体究竟是进入肾脏还是从肾脏排出?把这个问题辨析清楚了,孩子们发现了一个重要的地方,进入肾脏的管道只有肾动脉一条,但从肾脏出来的管道却有两条:肾静脉和输尿管。是啊,这说明肾动脉输入肾脏的血液在其内完成了“垃圾分拣”:人体产生的代谢废物从输尿管排出了,而肾静脉中流出来的就是“净化”后的血液。肾脏的血流量这么大、血流速度这么快,原来是因为它是我们体内的“高效净化器”啊!

    那么,肾脏是怎么完成这个重要的垃圾分拣工作呢?提醒孩子们“结构与功能相适应”是生物学的基本观点,要明白功能,必须从结构源头找原因。此时再来观察纵剖开来的肾脏实物,孩子们有点明白观察肾脏不是单纯地“看看”了,而是要在结构中寻找与功能相适应的特点。带着问题去观察,这样就具有了系统性和计划性,才是科学的观察。对照模式图认清了肾皮质、肾髓质后,有孩子有疑问了:为什么皮质和髓质都是红色的?二者为何有较大的颜色深浅差异?还没等我回答,就有“赞花”迫不及待主动答疑:皮质里主要是血管球(肾小球),髓质里是一些管道(肾小管),血管少多了!

    好棒的解释!虽然不是完全准确,但也顺利帮我引出了下一个话题“肾单位”。哈哈,看来有质量的问题不一定非要老师提出,学生自己提出的更好,而且先让他们自己解决,我再来重点讲解,省了时间省了精力,两全其美!“什么是肾单位?它的结构和功能有何特点?”水到渠成出来的这个新问题点燃了孩子们的思维热情,也调动了他们主动学习的思维积极性。此时再观察我出示的肾单位模型,结合立体模型孩子们很快就在平面模式图上找到了肾小球、肾小囊和肾小管的位置关系和大致特点。这时扫清了大部分的知识障碍,孩子们再来制作肾单位模型,效果就好了很多。

    看着孩子们制作的肾单位模型,再一次提醒我自己:教学不应当单纯强调机械记忆知识,而应当关注学生的思维水平。以前担心学生不会,拼了老命给学生各种解释,恨不得替他们扫清一切障碍,这样的教学其实是非常低效的。老师讲得越多,学生想得越少。思维能力才是智力的核心,我们教师的关注点应该用在怎么创设情境去激发学生思考、教会学生怎样的思维方法,让学生愿意思考、能够思考,真正体会到思考的乐趣。提出能引发深度思考的问题,在课堂上给学生一把思考的“钥匙”,让他们在思考的过程中获得学习本身的乐趣,我们的学生们才会变得更聪明。这,才是问题的价值所在~~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问题的价值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qfwnzh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