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2:】何谓 蓄材 以 备急?
何谓 蓄材 以 备急?
臣惟 将者,三军 之所 恃shì 以动,
得其人 则 克以胜,非其人 则 败以亡,其 可以 不豫yù 蓄xù哉?
今者 边方 小寇,曾 未足以 辱rǔ 偏裨 pí;
而 朝廷 会议推举,固已 仓皇 失措,不得已 而 思其次,
一二人 之外,曾无 可以 继之 者矣。
如是 而 求其 克敌 致胜,其将 何恃 而 能乎!
夫以 南宋 之 偏安,犹且 宗泽、岳飞、韩世忠、刘锜qí之徒 以 为之 将,
李纲 之徒 以 为之 相,尚 不能 止 金人之 冲突;
今以 一统 之大,求其 任事 如 数子者,曾 未见 有一人。
万如 虏 lǔ寇 长驱 而入,不知 陛下之臣,孰可 使以 御之?
若之 何其犹 不寒心 而 早图之也!
臣愚 以为,今之 武举 仅 可以 得 骑射搏击 之士,而 不足以 收 韬略统驭 之才。
今 公侯之家 虽有 教读 之设,不过 虚应 故事,而实 无所 裨 bì益。
诚使 公侯 之子 皆聚之 一所,择 文武兼济 之才,
如 今之 提学 之职者 一人 以 教育之,
习之 以 书史骑射,授之以 韬略谋猷yóu;
又于 武学生之内 岁升 其 超异者 于此,
使之 相与 磨砻lóng砥砺,日稽月考,
别其 才否,比年 而 校试,三年 而 选举;
至于 兵部,自 尚书 以下,其 两侍郎 使之 每岁 更迭 巡边,
于 科道 部属之内 择其 通变 特达者 二三人 以从,
因使之 得以 周知 道里 之远近,边关 之要害,虏情 之虚实,事势 之缓急,
无不 深谙 熟察于 平日;
则 一旦 有急,所以 遥度 而往 莅 lì 之者,不虑 无其 人矣。
孟轲有云:“苟为 不畜,终身 不得”,臣愿 自今 畜之 也。
【译文2】
什么叫续才以备急呢,
常以为一个好的将领是整个军队的精神支柱,如果选择将领适当,
打起仗来就可能会取胜,选择不当可能招致失败,所以将才一定要预先储备。
现在边境上仅有小股敌寇捣乱,实际上动摇不了大局。
朝廷在选将御敌这样大事上,就拿不出主意,不知怎么办,
即使举荐了一两个,也不一定是一流人才,再选可做第二梯队的人才,也就找不到了。
这能打胜仗吗?
当年南宋偏安一隅,还有名将宗泽,岳飞,韩世忠,刘錡等统率军队,
有李刚那样的能臣做宰相,尚且不能阻止金人的侵略,
当今虽然大明一统天下,想找几个像宗泽、李刚那样的人才,到现在还没发现一个。
万一敌寇长驱直入的打进来,不知陛下的哪个臣子能去领兵抵抗,
这样能不寒心而早做准备吗?臣虽愚陋,以为现在的武科取士,
仅仅可以取一些骑马、射箭、拳击技术较好的人,而缺乏深通韬略的将才。
当今大的官宦之家,几乎家家设有家学,教育其子弟,但多形同虚设而无实效。
如果把贵族子弟集中起来,任命一位文武全才的人,
授给提学学史(明代的提学隶属于地方,没有独立的衙门,品级也不定多为正四品)的官职以教育这些人,主要教他们经、史、骑、射、军事谋略,
另外每一年选拔一批优秀的武学生给予再教育,以进一步提高他们的水平,
并经常考察,看他们是否确有才干。一年一校试,三年一选拔。
说到兵部自尚书(正二以下的两个侍郎(从二品),每年必须轮流巡视边境一次,
在科道部署之内,选两三个比较干练的官员,作为侍郎们的随员,
使这些人详细了解道路的远近,边关的要害形式,敌情的虚实,军情的缓急。
平时把这些熟记在心,一旦发生事变,
不论在后方坐镇,或者亲临现场指挥,都不怕没有人才。
这就是孟子说的,
“苟为不蓄,终身不得”,意思是平时不注意培养人才,你就什么时候也得不到人才。
臣建议从现在就开始储备人才吧。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