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奇爸讲字源:者

奇爸讲字源:者

作者: 王敏是男士 | 来源:发表于2023-04-08 20:43 被阅读0次

    者( zhě ),最早始见于商代甲骨文,本义指燃烧,现已虚化为助词。用在词组后,相当于现代汉语里“的”,表示从事这一动作或具有某种属性的人或事物。

    者这个字不好讲,憋了几天。

    要讲“者”,还是先讲讲文字。文明的标志是文字,文字出现之前的“上古”,是神话传说的范畴。文字起源于上古之末,从简单记事符号,到形成书写记录。文字是中华文明诞生的标志,然后是见于传说的夏,接着才是考古证实的商周。

    夸父逐日

    我们最熟悉的春秋战国,已是东周。“春秋”一名由来是鲁国史官把当时各国的重大事件,按年、季、月、日记录下来,一年分四季记录,概括起来名为“春秋”。孔子又对《春秋》加以整理修订,成为儒家经典之一。

    孔子周游

    六十年代山西省侯马市出土的《侯马盟书》,共有5000余玉片,文字记载着春秋战国时代各诸侯国、公卿大夫之间,订立盟誓的文字。该文字属于春秋时晋国官方文字,一个字甚至出现几十种写法。

    侯马盟书

    以后去山西,一定去省博看看,在一锄头能刨出历史的山西,《侯马盟书》也是镇馆之宝。

    比《侯马盟书》更早的金文,是商周青铜礼器的铭文,早期金文与晚期甲骨文并行,同一个字传承有序。

    铭文拓片

    甲骨文可上溯到商朝晚期,甲骨文发现总计约十五万片,单字数量已超过4500字,发现后的百余年时间,被识读的有1500多个单字。

    甲骨秘文

    中国文字博物馆面向社会发出“悬赏令”:破译一个甲骨文奖励10万元,2018年,复旦大学古文字研究中心研究员拿到了这10万元奖金,破译的是甲骨文中的字:“蠢”。

    他也是唯一拿到这笔奖金的人。

    为什么破译甲骨文这么难?

    文字是语言的载体,在交通不便的年代,人们都是聚族而居,语言保留了各自的演进路径。至今仅在湖南省,主要方言有四大类,细分方言达到上百种,有“十里不同音,百里不同俗”的说法。相隔几十里,听不懂对方说话很正常。

    还有更夸张的地方,浙江无锡市“三里不同调,十里不同音。”本地人相互也听不懂,要用普通话交流。泉州甚至出现一村多方言,同村子不同宗族的人,也要依靠普通话交流。例如泉州山腰镇的山田村,就讲两种不同的方言。

    十里不同音

    既然说的语言、生活环境、日常劳作都不一样,用想像来创造文字的方法,不一样不是很正常吗?大家各想各的,各写各的,这就是甲骨文一字多源的由来。

    文明的标志是文字。不讲同一种语言,不书同一种文字,自然就会形成不同的文明演进结果,如同现在的欧洲和西亚。

    “书同文”是秦始皇对中国文化的贡献之所在,他并不是第一次将统一国家概念建立起来。商周不都是国家吗?但那时的国家,更像是联盟。相传商汤时有三千诸侯国,周武王伐商纣时参加会盟方国有八百个。

    虽然商代没有人口的具体记载,但从甲骨文资料间接推算,晚商人口约800万。一国平均不到万人,人口跟现在较大的乡差不多。

    西周开国后,分封诸侯七十一国,以周的版图来说,一国等同于一个县。周王直接管理的,不过几百里疆域。烽火起时,诸侯不带兵应召,犬戎几天就打到骊山,大BOSS幽王就这么把西周给玩下线。

    烽火戏诸侯

    到了东周,一百四十余诸侯国,洛阳开大会什么情况不知道。但我们知道全盛时期的罗马帝国,偏远地方本土执政官,压根儿听不懂元老院在唠什么嗑。第一次世界大战前的奥匈帝国,开全国大会要配十几个语种的同声翻译。这样的帝国,分分钟拉豁。

    回头再看甲骨文,同一个字,各国读音肯定五花八门,写法当然千奇百怪。同一字源演化出的字,发音隔十万八千里也不为奇,比如刚讲过的“步、涉、频”。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奇爸讲字源:者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qfxvd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