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图/节节草
堂屋的双扇门半开半掩,老人独倚门口,枯瘦的双手稳稳地捧一本书,微微歪斜着头,眼睛专注地落在书上。阳光从门外照进去,照在书上,照在老人那颗苍白的头上,也照在旁边的助步车上。时间仿佛静止了,只剩下屋前的花生静静拔节、玉米悄悄扬花。
屋外不远的地里,90岁的大娘借一张独凳,一步一步艰难挪移。前面,一小堆胡豆秸秆已经被太阳抽干最后水份,一点火星就足以瞬间点燃。大娘离秸秆很近,近得我们只用几步就可以到达、跨越;秸秆离大娘很远,远得她挪了一个早上还没到达。
我的眼睛,酸了;五月的乡村,痛了。
同行的帮扶干部小郭快步上前,一面心疼地责备,一面快速把秸秆帮大娘抱回厨房。大娘转过身,一手移动板凳,一手攀着田埂,如一只负重的蜗牛,佝偻着身子朝家移动。
屋里,大爷静静看书;屋外,大娘艰难挪移。小郭再次弯下腰,一把将大娘抱上田埂,那一高一矮、一挺拔一佝偻的身影,瞬间刺得我眼睛生疼。
脚步轻轻,慢慢靠近两位老人,生怕我的莽撞惊扰了他们的清净,更怕身上的浮躁冲淡了书香。
大爷从书中抬起头来,给我们一张纯净的笑脸,那笑如阳光般明媚。从他含糊不清的语言以及小郭的翻译中,我管中窥豹,断断续续艰难地了解了一位92岁老人的喜好。老人初中学历,一直和妻子生活在圣寿村,耕田养畜,拉扯着两个儿子长大。儿子出去打工了,留下两位空巢老人相依为命。大爷腿脚不便,只能借助手扶车小范围内移动,大娘去年因为高血压摔了一跤,中风偏瘫,卧床数月,稍微好点后闲不住,每天靠一张独凳移动,继续下地劳作……
大爷缓缓地说着自己与妻子的事,平静得看不出一点波澜。放眼看看屋子,桌子板凳、劳动工具摆放得整整齐齐,地面干干净净,让人无论如何也想象不出这是两个90多岁高龄、腿脚不便老人的家。
“大爷,您最喜欢干什么?”
“我就喜欢看书。”
“喜欢看些什么书?”
“《毛泽东选集》《水浒传》《三国演义》《朝鲜战场秘录》……”
“看过苏东坡、李白吗?”
“知道,还有杜甫……”
一说到书,老人浑浊的双眼冒出光来,语言也变得流利起来。
“下一周我们给您带点书过来。”
“好,你们太有心了。”
听说要给他带书来,老人更来了精神,扶着不锈钢助步车站了起来。双手和双腿都在微微颤抖,眼睛里写满了期待。
“大娘,你身体不好就不要出去种地了,每月有养老金、有儿子的赡养费,完全不愁吃穿了呀。”
“我要做,就门前这点土地,种着地踏实、身体好些……”
我的眼睛再次生疼。每个人都有自己生活的方式,也许自己喜欢的就是最心安的,我还能给他们什么建议呢?
该离开了,转身,门槛前,大爷继续静静地看书,大娘坐在小木凳上,托着腮帮,静静地看大爷看书,阳光静静地洒在两个人头上,一切如此安静,如此安好。我分明嗅见淡淡书香和着淡淡地玉米扬花香,轻轻地环绕着小村庄。面对他们,天天浸泡在灯红酒绿、穿梭于车水马龙中的我们,还有什么好抱怨、可抱怨的呢?
(后记,谢谢好心人王军在看了照片后立即给老人转了199.99元钱,祝好人一生平安!)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