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一文一画各芬芳——任真国画浅析

一文一画各芬芳——任真国画浅析

作者: 文风画脉 | 来源:发表于2022-12-18 17:33 被阅读0次
    任真国画《云间仙籁寂无声》
    任真简介
    甘肃文县人。1980年入伍,曾任《西北军事文学》杂志主编,兰州军区政治部文艺创作室主任。中国作家协会会员,甘肃省作家协会原副主席,甘肃省美术家协会会员。
    出版文学作品《边关》《穿越河西》《任真获奖报告文学选》等十多部。曾获第七届中国人民解放军文艺奖、第六届甘肃省敦煌文艺奖等。发表国画作品百余幅,多幅作品入选军内外各类美展并获奖。

    一文一画各芬芳

    ——任真国画浅析

    任惠中

    我认真观看了任真近年来创作的部分国画作品,感觉他把自己想要表达的东西都表达出来了。这个“表达”看似平常,做到却不容易。一个画家要是“表达”不充分、不准确,受众就无法感受到,那就只能是“自说自画”。

    有人评价任真的画有烟火气,仿佛能置身其中。这个在我看来,就是作者把感情倾注在画里了,让观者有了身临其境的感觉。有些画处处精道,但你看上去就是一幅画,与生活无关,与人也有距离感。任真没有上过任何培训班,这本来是个缺憾,但对他来说,却少了各种条条框框的约束,少了一些匠气。有句话叫“趣在法外”,太规矩、太呆板,自然会缺乏意趣。他很好地规避了这一点,运笔看似没有章法,又自成体系,收放自如,得心应手。这就使他的作品浑然天成,一山一石,一草一木,都师法自然,很少有矫揉造作的痕迹。

    任真国画《桥北雨余春水生》

    师古是中国画学习的重要环节,任真用了很长时间阅读历代名家的作品,并从中挑选出最喜欢的,边看边研究,反复临摹。他临摹的重点没有放在“像”上,而是注重临“意”,把画基本读透了、理解了,然后用自己造的“型”,诠释古人的“意”。有句话叫“遗形取神”,他理解为“得意忘形”。在他看来只要表达出“意”,“形”可忽略。换句话说,形就是一个道具,只要能表达意,形可不拘一格。他为自己找到了一条理论根据,于是心打开了,手也放开了。

    任真国画《行到水穷处》

    他有一个特点,无论临摹还是创作,都很难重复。学画的人都知道,无论山水树木,找到一种画法,经年累月天天练,劲往一处使,毕其功于一役,成功的概率自然很大。他在一段时间内,也曾只临摹某一位画家的作品或某一类型的画,但后来发现很难做到,譬如他偶尔画了一幅觉得不错,再来一幅,第二幅肯定不如第一幅,如果再让他画第三幅,就会像嚼过的馍馍索然无味。而且如果把画画变成重复,便会失去创造的意义。

    任真国画《野戍荒烟断》

    所以人家动笔前会先打腹稿,甚至哪儿画石头,哪儿画树都心中有数。而他心中无数,永远不知道下一幅画是什么样子。只要有了灵感,立即动笔,然后边画边结构。这样做虽然经常因为布局不合理而作废,但好处是画面上的每一条线、每一个点都是他要表达的真情实感,而且在“无意”间常常会出现神来之笔,收到出其不意的效果。更重要的是,当他从“不重复”中回转身来,随心所欲、肆意挥洒的时候,尝到了“探寻未知”的甜头,找到了驾驭山水的乐趣,每画出一幅画都和前面不同,他的兴趣就越大。这给了他无穷吸引力,为此孜孜追求,乐在其中。他说:“每次提笔前,都不知道会呈现出怎样一幅山水世界,这是多大的诱惑啊!”

    任真国画《天地任逍遥》

    任真就这样不断探寻不断努力,短短几年取得了一些成绩,也引起了较大关注。我觉得要分析他的画,一定不能脱离他的文,也就是由文转画这个背景。他当时是文艺创作室主任,专业作家。而文艺创作室涵盖文学、美术、书法创作,各方面人才济济,他的办公室就和画家在一个楼道里,经常出入他们的画室,时间稍长,耳濡目染,只是责任在身,不能心有旁骛。后来军队编制调整,正好给了他一个契机,他以一本散文集《穿越河西》,为大半辈子的文学事业做了个小结,然后拿起画笔,顺势而为。也就是说,他虽然半路出家,但始终没有脱离文艺圈。另外他担任期刊主编的经历,也给了他不少“养分”,杂志每期都要发表美术作品,这个发表的过程,也是挑选的过程,挑挑拣拣,自然有了一定的经验和鉴赏力。

    任真国画《会当凌绝顶》

    古人说:“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然后作画,自然丘壑内营。”绘画除去技术层面,拼的就是文化。任真做为作家,著作等身,同时又博览群书,是我们平常说的“文化人”。他这样的人进入画界,有一个突出特点,那就是起点高。这个“高”体现在画的品位、格调和文化含量上。我们看他的画,无论大画还是小品,都有一种苍古内敛之感,深厚而不浮华。当然,这和他的“无欲”也有关系,他画画只是想在文学之外找到一种表达情感的方式,纯属爱好。他不以赚钱为目的用不着迎合什么,更不用为了出名去媚什么。“山性即我性,山情即我情。”他只是画他所想画的,想要表达的,所以一笔一划发乎于心,每幅画都能让观者感受到他的审美和对自然的理解。

    任真国画《驱烟寻涧户》

    在中国美术史上,年过半百学画的人很多,先从文后画画的也不少。但在任真看来,名人的事迹多半不可学,一个人沿着一条路一直往前走,成功了叫坚持,失败了叫顽固,结果出来之前,你根本不知道是坚持还是顽固。他只是不停地画,不停地探索。他相信先有量变而后才有质变,他的这个“量”是可以用尺子量的,一张张画摞起来,“海拔”不断增高。他画室有一张床,原本是用来午休的,后来堆满了画,便不再午休了,人为画让位,画成天躺在了床上。所以他过一段时间就要撕一次画,一撕一大堆,然后抱出去扔掉,深刻体会了什么是“废纸三千成画一幅”。

    任真国画《山势北来屋顶高》

    他的勤奋固然重要,但更关键的还是灵气和悟性,以及建立在“灵”与“悟”之上的艺术感觉。任真对“艺术感觉”特别看重,当作家的时候就曾做过专题探讨。艺术感觉通俗讲,就是我们平常说的手气,谁养花养得好,做饭做得香,说这个人手气好。而对艺术家来说,就是艺术感觉。一笔下去到不到位,自己能感觉到,别人一眼也能看出来。同时,任真认为画是有表情的,譬如一个人五官再端正,没有表情,就会显得呆板。而画的表情,具体说就是气和韵,有了气韵,画就生动起来了,就感觉亲近了。那么一幅画要赋予怎样的“表情”,这就要靠艺术感觉。

    任真国画《云中逸士需自耕》

    学画者在经历“怎么画、画什么、为何画三个阶段后,由技入道。”纵观任真国画,这三个阶段都经历了,绘画的人文、生命等境界也各有其展现。但他作为文坛老将,在画坛还是新兵,以后走的路还很长,需要在技巧、笔墨等方面多加练习。祝愿他一文一画各芬芳,文章锦绣画生辉。

    (该文原载《甘肃日报》2020年9月18日,作者为中国美术家协会民族美术艺委会委员,原解放军艺术学院美术系中国画教研室主任,硕士生导师)

    任真国画《山青花欲燃》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一文一画各芬芳——任真国画浅析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qgddf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