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从容小主不写就出局1000天打卡群里,从容小主老师真诚的请大家提出自己在写作生活中遇到的一些难题,她会以自己的写作和生活经验来回答文友的提问。看到这个消息的时候内心一阵激动,心想,这次终于逮住了一个请教小主老师的机会。可是经过三四天的思考,也看了其他文友提出的问题。感觉到其他文友提出的许多问题都是他们在写作中遇到的有价值的问题,这对于我这样还未写过长篇小说的新手小白来说,这些问题我是提不出来的。因为没有真正的进入长篇小说的写作,也就谈不上在长篇小说写作中碰到的实际问题了。
前几天做过一月份小结之后,听从容小主老师的建议,开始持续更新一部长篇小说。在开启写作的过程中,也遇到了一些实际的问题。
关于小说中的人物名字。每次想开启一部长篇小说的写作时,总是先给一些人物命名。也许是思维的惯性问题,总是跳不出平常生活中的一些人和姓氏。也曾经试过一些方法,比如找出百家姓的姓氏,然后再加上一些字词。可是写出来人的名字,喊几次,总感觉别扭,不像日常生活中的人名。有时候故意用一些百家姓中的稀有姓氏,然后加上一些富有意义的词语,可是看起来读起来更不像平常生活中出现的人名,陌生。有时候我会用生活中的这个人名换上那个姓氏,感觉还贴近生活,像平常生活中的人名了,可是觉得与生活中的人重名的机会多,怕引起不必要的误解。所以有些情况下, 对于写作中涉及到的人名我会无数次的更改,以至于后来碰到人物的名字,我都发怵。因为写过之后自己去读的时候发现这些名字稀奇古怪,给人一种不舒服的感觉。总感觉不是真正的人名。某些东西因为人名想不好,确定不了就放下不写了。
看小主老师的作品,里面所涉及到的人物的名字很自然,喊起来都是那么令人舒服。有些名字不仅美,还具有深刻的意味,佩服的同时很好奇小主老师是怎样给小说中人物起名字的。(印象中小主老师以前应该有一篇专门写关于小说人物名字的文章,不过没有赶上读看不到了,遗憾了很长时间)
关于小说中的一些不知道的场面和细节。在长篇小说写作中,会遇到一些不太清楚的场景。 比如根据小说的需要,写到90年代的宴席场面以及菜肴品种。这个场面还可以想象,但是菜肴的品种是无论如何也想象不出来,尽管经历过,可能由于时间太长或者是由于那时候没有注重这一方面的观察,所以基本没有什么印象。在写的时候,单凭想象,无法详细的写出这方面的情境。这时候,只好从网上或者是各个平台上去搜索一些90年代宴席的视频或文字介绍,通过这些获得一些零零碎碎的信息,然后再简单的写出自己需要脑补的地方。可是虽然这样搜索,但是头脑里面始终不能够搜索到自己想要描写的一些细节。这是应了那句:你永远写不出认知之外的东西!
关于小说中的人称问题。在长篇小说写作中,不用第一人称的情况下,每次叙述的时候,文中涉及到女主的父母或长辈的时候,比如写父亲说,母亲说,还是直接用父亲和母亲的名字。就如这段: 韩梅没有说话,转身离开餐桌。身旁的婆婆说:“”,公公接着说“”。 还是写成 : 韩梅没有说话,转身离开餐桌。兰芝说:“”,唐文接着说:“”。也就是说,写韩梅这个女主的时候,是以她的身份去写其他人物,还是直接用人物的名字叙述。我是用第一种方式,用称呼写的。因为直接用人名叙述感觉内容不连贯。纠结,不知道怎么更自然。(这个问题,我感觉怎么也说不明白)
总的来说,第一个问题就是小说中人物名字如何能起的更贴近生活。第二个问题是,写作中遇到没有印象或者不熟悉的场景及细节有没有更好的方法去脑补?第三个问题是在用第三人称写作时人称的转换,是以写到谁就以谁的身份去叙述,还是涉及到的人名直接去叙述。
写作中的问题,一定要进入写作中才能碰到。站在岸上研究游泳中出现的问题,那些问题只是表面现象,绝不是真正的问题。小学的时候,有一篇课文《小马过河》就告诉我们,不能只听别人说河水深和浅,自己一定要亲自趟过去试一试,才能够知道河水的深浅。写小说更是这样,亲自试一试,才知道如何去写。没有走过的路怎么也不会对这条路上的风景提出真知灼见的。真正能提出有价值的问题的人,一定是试过水的人。我提不出有价值的问题,这三点是我目前的困惑。非常感谢这次机会,非常感谢小主老师的真诚相待!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