铨斋笔记(二)
文/铨斋
1.诗病与情理的纠葛。合理合情又出人意表,结尾要升华主题才好。
2.诗词看来还是好看为好,意深能有多深。
3.坚持一件事不容易,还是要多培养兴趣,有趣味才能有动力。
4.看山是我看水是我,唯心难述何能止。
5.心意不可说尽,风景不可辜负。
6.不写无进步,下笔自生香。
7.观察力、代入感(共情能力)和对事物的敏感程度也是写好诗,有好素材的一个因素,须训练和养成习惯,慢慢积累。
8.没有什么感同身受,这是对生活生产关系的概括。对于写作来说,身受和感同身受便是灵感的源泉。
9.新诗押韵有罪吗?搞不懂。
10.网络读诗评,有老师谈到诗境,有物境情境心境意境一说,深以为然。
11.顾随先生论诗词常读常新,多思多体悟,完全受用。经常读顾先生也是一种修行吧。
12.吟咏的初心是什么?抒怀还是创造美?如何才能各得其所?
13.写景估计写不过例词,主要抒怀吧,情感不分高低。
14.最近看了部电视剧《繁花》。里边有两个名词挺不错:腔调和老法师,应该都是上海话里的词。诗词里如果成为一个有腔调的老法师应该还是蛮厉害的吧。或许词牌里的规矩和讲究,与这个腔调的意思差不多。
15.一笔叫醒和诗词布局的自由。一波三折与落差感很重要。
16.感受和移情敏感联想,感情的丰富与钝感力。题材库的累积。
17.《诗人玉屑》宋·魏庆之学古。大概学诗,须以三百篇、楚辞及汉、魏间人诗为主,方见古人好处。自无齐梁间绮靡气象也。吕氏童蒙训
东坡教人作诗曰:熟读毛诗国风、离骚,曲折尽在是矣。仆尝以此语太高,后年齿益长,乃知东坡之善诱人也。许彦周诗话:学诗须是熟看古人诗,求其用心处。盖一语一句不苟作也。如此看了,须是自家下笔要追及之。不问追及与不及,但只是当如此学,久之自有个道理。若今人不学不看古人做诗样子,便要与古人齐肩,恐无此道理。陈无己云:“学诗如学仙,时至骨自换。”此语得之漫斋语录。
铨斋:关键在一学字,学谁,学什么,怎么学,学到底。
18.好友叶兄明增详读《资治通鉴》,书上勾勾画画,以至书本增厚许多。铨斋得句:细读春秋书渐厚,漫吟唐宋恨犹多。
19.读诗懂诗不必读诗人生平写作背景。如果读古人诗都须读其传记,那读今人诗便不会读懂了吧,因为最多只有个简介。读诗就是读诗,从诗里读出什么故事就是什么故事,领悟什么内容就是什么内容,可以放到自己的经历上体悟,这就足够了。
20.甲辰春晚岳先生云鹏相声说文化。十七花字的诗不是李清照所写。顺口溜就是顺口溜,何必说西江月。全国这多人看,有不懂的会不会以为顺口溜就是诗词啊。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