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月的第一天,我到办公室刚坐下,拿出手机打开新买的李笑来《通往财富自由之路》专栏准备学习,毒舌同事老张瞥了一眼就笑话道:你个老韭菜,又在买买买,一天到晚不是在听就是在买,学习了这么多啥时候能把本儿赚回来?嘿,赚回来!一听我就不乐意了,白了他一眼,换个姿势继续看。知识付费道路上遇到过太多看热闹的人,他们像是八月回家的夜路上聒噪的蝉鸣,层出不穷又挥之不去,还是不理为好,实在太吵大不了换个降噪耳机。周围人的看法始终不是影响我做决定的最重要因素,毕竟我这一路走来也算是历经坎坷。
初当韭菜那会儿,从“逻辑思维”到“得到”一路追随罗胖,第一份知识付费也是在罗胖的“得到”买专栏,从得到年卡开始,买专栏,充每天听本书的年卡会员,那一年是我用得到最多的一年,也是收获最大的一年。
不过,我的学习方法都停留在看到、听到、知道。有吴军的《硅谷来信》每天开眼界,有熊太行老师的《关系攻略》从多维度轻松解析了生活中常见的各种关系困惑等等,当然还有每天听本书,当下热门的书籍和经典书都是我家的背景音乐。
这一段时间积极学习很充实也很快乐,因为所有有学习停留在看到、听到、知道,只觉得眼界大开,似乎收获良多,却又觉得好像没有太多具体的成长,更别说遥不可及的变现了,我不由得自我怀疑起来,反思知识付费到底有没有用呢?
加上我从事的这个行业琐事缠身,但凡有空闲就会被别的俗事挤占,所以在这之后的一两年,我虽然依然会听书,也偶尔会买课,但是觉得学习到的知识没有实际的转化到工作生活中,好像也没有那么实用,就把课外学习完全放松了下来。
当然,一直在坚持的设计专业学习从没有停,去上了关注了很久的软装课,软装产品考察,参加家具展,开阔眼界,带给客户更多新的设计理念和产品服务。
一直到去年年底,一个很偶然的机会关注到设计师吴新玮的公众号,看到她通过公众号不断学习成长,分享自己的设计理念和设计作品,一步步成长为一个独立设计师,并且,她的公众号就是她的个人品牌,通过不断的分享输出,得到越来越多的客户认可。
微信创始人张小龙说“再小的个体,也有自己的品牌”。
从事设计行业十多年,并且坚持做有温度的私宅设计师,工作室性质的装修公司更加需要个人品牌。在她的鼓励下,我也开启了公众号每周一篇设计装修文章的分享之路。而且随着短视频的快速风靡,我也注册了抖音账户开启了短视频分享,同时还特别关注了B站、小红书、视频号等新兴平台。
从最初的茫然无助到现在自主梳理装修知识、定期更新、沉下心认真做好手上的案子,并且把工作中的思考的感悟一一记录并分享出来,这一切都这么自然流畅如臂使指,我也乐在其中怡然自得。日子仿佛仍和平常一样默默地度过,但变化却是在潜移默化中悄悄地发生。五一后的一个平常下午,我正在日常浏览抖音,忽然收到了一条私信,在点开前一股莫名的惊喜突然闯入脑中,瞌睡也荡然无存,伸手点开私信,上面赫然写着“小姐姐,我有一套房能帮忙设计一下吗?”我用有点颤抖的手,揉了揉微红的眼圈,露出了慈母般的微笑。
谁说韭菜就一定是一辈子任人宰割的命,只要你够努力肯付出,你还可以进化成韭黄啊,或者长出韭菜花啊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