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接到两个咨询案例,都是关于孩子学习的,两个孩子都是幼儿园,一个是因为写字跟不上,老师打电话告诉妈妈,妈妈催孩子,孩子说我就是猪脑子,我就是不会写,妈妈很难过,很伤心也很焦虑,不知道该如何是好,甚至想让孩子留级。
另一个孩子在学校总是捣乱,妈妈接到电话很生气批评孩子改正,可是孩子还是依然如此,老师在学期末给的评语是孩子缺乏自信,妈妈觉得不可思议,孩子那么喜欢捣乱怎么还缺乏自信呢?
与之相反的还有另外两个案例:
孩子上一年级数学总是跟不上,每次考试都是考60,孩子回来告诉妈妈说同学们很聪明,我有点笨,“你要是笨就没有聪明人了”,孩子笑了,学习更加努力了,妈妈也会每天抽时间陪孩子一起做作业,做完作业检查出问题了就和孩子一起解决,也会和孩子一起复习当天学习的内容,及时帮助孩子排忧解难。
就这样,第二学期孩子考了70分,妈妈什么也没说就只是笑了笑,孩子却说比上次好,要继续加油。妈妈一直坚持着陪孩子做作业,哪怕后面孩子出错率越来越少,需要妈妈的时候也越来越少,但她一直坚持着,直到孩子上了初中,孩子后面的成绩虽然不是班级数一数二,但每次都会进前10,妈妈说已经很好了,但孩子还想继续努力考第一。
孩子上幼儿园不听话,喜欢捣乱,老师给妈妈发视频打电话说孩子不听话总是捣乱,妈妈很紧张也很担忧,但是他还是想和孩子好好聊聊。
睡觉的时候妈妈问孩子,今天在幼儿园都做什么,孩子说玩游戏,画画,“听起来很棒啊”妈妈说。“可是我表现不好”孩子有点情绪低落,妈妈沉默了一会,她感受到孩子在等她的答复,“为什么会这么说呢”,“我表现不好”孩子嘴里一直重复了两次这句话,妈妈感受到问题的严重,但是记继续问下去好像孩子也不会说什么,“你没有表现不好,你可能只是有些行为不恰当,妈妈相信你”,孩子没在说话,“妈妈永远爱你,会一直陪着你”,说完这句话孩子停了一会突然抱住妈妈。
家庭教育不是学校教育的延伸,当一个孩子在学校里面不被接纳,不被理解,找不到归属感和价值感。如果家庭教育不能让孩子感受到爱与理解和包容,那么孩子内心的归属感和安全感谁来满足。一个充满温暖,包容和爱的家庭才是孩子需要的,在这里他能感受到理解,尊重和接纳,那么未来他才可能去理解和接纳其他人,以及整个世界。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