胭脂雪

作者: 茜之雨 | 来源:发表于2019-08-07 20:28 被阅读0次

浣溪沙

苏轼

覆块青青麦未苏。江南云叶暗随车。临皋烟景世间无。

雨脚半收檐断线,雪林初下瓦疏珠。归来冰颗乱黏须。

这首《浣溪沙》是雨后微雪时,苏轼与太守徐君猷一同饮酒作了三首浣溪沙后第二天,酒醒时看到满天鹅毛大雪所作的两首浣溪沙之一。说起雪,我不由会想起谢道韫“撒盐风中差可拟,未若柳絮因风起”的回话,王徽之的“乘兴而来,兴尽而返,何必见戴?”,张岱《湖心亭看雪》的“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和《红楼梦》的一章节名称“琉璃世界白雪红梅 脂粉香娃割腥啖膻”。至今为止,我还没见过苏轼眼中的雪景。今日,碰到这首词,真是幸运。希望能一窥苏轼的雪世界。

上阕是写景的。“覆块青青麦未苏”,覆块(?也不知道什么,可能是一种植物)已经长成青青的一片,而麦子的种子还没发芽苏醒。在雪的白色的衬托下,青色显得特别扎眼,仿佛不属于由雪装扮的琉璃世界,但反而显得雪景并不那么单调。常言道,瑞雪兆丰年。但,这里提及“麦未苏”,却可能隐藏着苏轼心寄民生的担忧。“江南云叶暗随车”,长江以南的云朵和落叶飘荡着,与车马行走的方向一样,仿佛在偷偷尾随着车马。这里运用拟人手法,将云叶人格化,实指风之迅疾。而苏轼或许在想,免受在雪中赶路的辛苦艰难,而在屋舍中静守一杯茶的宁静,是多么惬意的事。但,也有收获到临皋的烟景,不犹发出“世间无”的感慨,犹如当年说出“绝胜烟柳满皇都”的韩愈。

上阕是描写坐在行走的马车里赏雨夹雪,而下阙则是描写回到归处看到归处的雪景。如果说上阕是写流动的雪景,那么下阙写的就是固定在归处的雪景。“雨脚半收檐断线”,雨下得快停止,沿着屋檐滑落的雨水像断线的珠子,有一搭没一搭地掉着。“雪林初下瓦疏珠”,盖着雪的林子才刚下起瓦上挂着的稀疏的雪珠。这两句对仗工整,运用拟人和比喻的手法,将雨夹雪的景象描绘地惟妙惟肖。结尾以一句“归来冰颗乱黏须”结束全词,显得可爱,有人情味。提及“冰颗乱黏须”,可见雪下得很大,也同时增加趣味性。“须”总是与老翁联系在一起,而“冰颗乱黏须”,仿佛将雪视作一个爱与老翁开玩笑,玩耍,依恋老翁的顽童,很搞笑。

至此,我才明白苏轼看的雪景有天下民生的担忧,有自然美景的领略,有孩童稚子的天真。原来,他也是这么平凡,在雪中也是个无知的孩子,纯洁的犹如一张白纸,一点生机便能让他欣喜,一点挑逗便能让他开怀。

相关文章

  • 胭脂雪

    1.桃花 池聿再次登上长平山的时候,山顶的桃花已经谢了一地。 “看来所谓‘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不过是骗...

  • 胭脂雪

    天和五年,突厥犯我疆土,凉州一代民不聊生。难民们背井离乡,皆来到洛阳城,为求一线生机。 清明时节多雨,蒹葭本打算在...

  • 胭脂雪

    白雪深深掩宫门 兽瓦雕窗角铃吟 玉阶浅霜无人顾 箫鼓咽咽月沉沉 《胭脂雪•青梅》 深红浅雪白玉糳 此去经...

  • 胭脂雪

    浣溪沙 苏轼 覆块青青麦未苏。江南云叶暗随车。临皋烟景世间无。 雨脚半收檐断线,雪林初下瓦疏珠。归来冰颗乱黏须。 ...

  • 胭脂雪

    一切都是命运 一切都是烟云 一切都是没有结局的开始 一切都是稍纵即逝的追寻 一切欢乐都没有微笑 一切苦难都没有泪痕...

  • 胭脂雪•浅雪

    花落冰弦暮色晚 冷月如钩照残年 素衣霓裳沐浅雪 西窗烛火夜阑珊 蛾儿雪柳黄金缕 独上高楼舞蹁跹 曲终灯暗烛明灭 疏...

  • 口红胭脂雪

    口红胭脂雪, 梦的红妆。红色是心头之血,白的是情花纯洁。 壹 女儿梦 口脂润逐银罂赐,...

  • 【短篇】胭脂雪

    文集寻一柳江湖,得一世情深古风短篇专题记得关注哦! 文丨蔷薇下的阳光 -1-回眸初见·序 上天入地,只为相遇,数着...

  • 有一天,我骑马回家,在路上遇到了一个很漂亮的姑娘.......

    胭脂雪,胭脂为红,雪为白,即红白相杂之色,很醒目的色彩搭配,纯洁又热烈。传闻苏东坡觉得海棠花像雪上搽了胭脂那样美丽...

  • 章台柳•胭脂雪

    作者/申健 胭脂雪。胭脂雪。一曲阳关三唱叠。 小径风来舞絮飞,似人心上愁肠结。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胭脂雪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qgoadc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