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旧事重提(二)——关于“自我封闭”这件事

旧事重提(二)——关于“自我封闭”这件事

作者: laney_apple | 来源:发表于2023-03-04 19:10 被阅读0次

            最近几个月,研究进度一直很慢,Colloquium和PD都还没有完成。究其原因,在于重新回到校园后,勾起了很多回忆,会不断地去翻阅当时的感受,缅怀青春。虽然会耽误时间,但是人生体验也很重要,我并不是论文机器,回顾过去有助于完善自我,追求更好的人生。所以,上午回忆写日记,下午和晚上专心做论文成了最近来图书馆的常规节奏。

            “自我封闭”是她高中后两年(高二、高三)的真实写照,在当时的同学眼中,是班级中最不爱说话的女生,甚是异类。后来进入大学,大三的时候班级中有一个男生,和她当时的状况很像,看到他就像看到高中的自己。幸运的是,大三的班级气氛超好,可以接纳和容纳每一位特立独行的同学,有一位灵魂组织者,能够拉近每一个同学的距离。而当时的高考班,每个同学都在紧张地忙着学习,老师给学生的永远是做不完的题,班级也不甚有什么活动,所以当时封闭的她,只能是越来越封闭。当然,这点怪不了别人,高二自闭是她自己的选择,高三的时候想重新融入班级却迈不开腿了。直到现在,偶尔在班级群里说句话,空气也会突然安静,让人甚是尴尬。深受“自我封闭”的苦,阻断了和同学们正常交流的机会,让她的形象大大受损影响至今,以至于在高考班几乎没有交到朋友。

          有些伤疤,是留在心底的伤,不会因为时间而遗忘。她为什么要“封闭自己”呢?天性如此吗?答案当然是否定的。她一直是一个积极乐观的女孩,高一的班级同学对她印象都不错,除了有些被动,不至于不和人交流。还记得当时班主任是语文老师,非常欣赏她的文笔,每次写的作文,老师都会让她在早读时读给班里的同学们听,经常把大家逗得哈哈大笑。她的文字,可以很诗意,也可以很幽默,尤其是隐晦的幽默,这也是班主任欣赏她的主要原因。在高一班级,有几个处得不错的朋友,都是从同桌和周边开始培养友谊,现在都还彼此联系想念。真正的“自我封闭”,是从高二开始的,起源于她那一言难尽的父亲。自她出生以来,这位父亲一直如此,有时候她也会抱怨妈妈,为什么当时不擦亮眼,给她找了这么一个父亲,他让全家人都生活在炸药桶和痛苦中。这是一个怎样的人?性格暴虐,好吃懒做,爱赌博,到处惹祸,一言不合就会对妈妈家暴,也会和爷爷动手,小时候家里常常看到铁棍和尖刀,小小的她吓得瑟瑟发抖。记事以来,第一次对他的印象就是和奶奶一起去看守所看他,剃着小平头,爷爷奶奶花了很多钱打点。打架把别人打到住院,多管闲事,也被别人扎过刀。初中以前,他几乎不干活,高中后在外地务工从来不会坚持超过两个月,会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和别人闹矛盾,然后自己找借口回来,搭路费不说,还亏钱。有时候在外地被打后送回来,还得花巨额医药费,给原本不富裕的家庭雪上加霜。最让人不能接受的是,妈妈任劳任怨不说,他一言不合就拳打脚踢;阻碍家人正常的人际交往,爷爷奶奶参加邻居的红白事,他可以直接把人叫回来,逼得老人家一把年纪在人前落泪。而于她,因为他懒惰不想挣钱,从幼儿园开始就反对她上学,不许妈妈交学杂费,拿刀去学校砍校长……就是这么一个渣渣,远近闻名,臭名昭著,毁了她的整个童年和青少年时期。而她和她的家人,因为他的存在,永远在亲戚和邻里关系中矮人一截,因为他会在一秒钟破坏掉家人建立的任何关系,这也是她不热衷于建立关系的原因。

          小学阶段,她的成绩几乎一直是年级第一,校长、老师和同学都非常喜欢她,可是因为这个父亲的存在,有时候她也会成为老师头疼的对象和同学的笑柄。还记得每个学期,拖欠学费和附加费的名单中都有她,被老师赶回家;有时候家访,老师会被他追着骂,甚至差点动手。所以,基本上每个老师对她都是又爱又恨。而同学,一边羡慕她的成绩,一边嘲笑她有这么个父亲。依稀记得那位家住在麻将馆附近的男同学,怎么绘声绘色地和班里同学描绘她父母打架的情景。小时候她最害怕他打麻将,因为输钱了心情不好回家就会吵架打架,有时候她妈妈会找过去,因为她一个人干活。她妈妈并不是一个聪明的女人,甚至有些愚钝,可是碰到这么个男人,聪明女人除了离开,也真的没有更好的相处办法,他不干活挣钱还要作威作福当皇帝,谁会伺候?而她,面对他对妈妈的家暴,吼过,却被他的一声恐吓吓得立马噤声,因为下一秒,挨打的就是她,以后就会形成习惯;她能做的就是去找叔叔伯伯和邻居帮忙劝架,有时候他连劝架的人一起打,时间久了就没人管了,她只能劝妈妈不触他霉头,学会看眼色和忍耐。

            她只是个孩子,当时的她能够做什么?有几回,晚上他打完妈妈,把她和妈妈关在外面,她陪着妈妈抱头痛哭,小小的年纪甚至会联想犯罪算不算少年犯的问题。有他在的每一天,全家人战战兢兢,生不如死。后来发生了一件事,他有所转变。四年级的时候,妈妈偷偷挣了点钱,帮她交了20多块钱的考试费,他知道后把妈妈打了一顿,一拳打在妈妈右眼上,顿时眼珠鲜血直流,妈妈以为自己要瞎了,就喝了农药。后来因为送到医院抢救及时,妈妈才得救,从此他有所改观,家暴次数减少,不再下狠手,开始允许妈妈出去干活(以前因为所谓的“面子”,不让妈妈出去找事做),自己偶尔也找活干。若干年后,每次她回老家去找小时候的医生买药,他们都会告诉她认识她妈妈,因为这些医生长期帮妈妈看被家暴打的伤,久而久之就认识了。所以她的童年是什么?血色、压抑和眼泪。

          中学阶段,第一年走读,后两年开始寄宿了。这个时候,家里的主要矛盾是挣钱。妈妈开始长期去附近的厂里做工,工资很低,有时候她也会过去帮忙。至于那个人,依然是不务正业,打打麻将,但是基本上很少打人了,可能是因为两个人相处的时间少了,而且,他不再反对她上学,可能是因为小学里长期稳定的年级第一被人称赞,让他找到了面子和满足感,只是,他依然不挣钱。她读书的所有开销压在了妈妈一个人的身上,这个时候,爷爷奶奶是只顾着自己的,也能理解,就像奶奶说的,“早稻的福没享到,还能享晚稻的福?”有时候,交学费没有钱,妈妈会找外婆借,然后等家里卖了棉花再还给外婆,偷偷不让舅舅舅妈们知道。她很感激她的外婆,一把年纪,自己也不富裕,愿意在看不到任何回报的时候,在她这个外孙女身上帮忙,只是因为血缘。这也是她不管上学还是工作,只要寒暑假回家都会去看她,工作后给钱买东西的原因,做人要知恩图报。可是钱依然不够,后来她父母有尝试一起去广东打工,可是没有人介绍,找到的都是不佳的工作,不如在家附近的厂,省了很多生活开销。后来她妈妈依然去了原来的厂做老本行,然后拖一个舅爷把她父亲招进附近的另外一家厂房,本以为日子会好起来。可是,他暴躁的脾气和天生的多管闲事,让他的人际关系非常糟糕,舅爷用自己的关系帮他换了六个部门,老脸都丢尽了,他依然挑三拣四,最后直接辞职回家。

          初中的后两年,他依然游手好闲,和全家人怄气冷战,引得邻里众说纷纭。记得中考成绩出来时,当时的班主任打电话到邻居家(家里没电话,留的邻居家号码),恭喜她以年级第三名的成绩考入县一中,她很高兴。可是乡亲们立马泼冷水,说考上了也白搭,读不起,家里劳力不挣钱。可能是因为舆论压力太大,突然之间,全家都团结了,爷爷奶奶开始帮忙,主动承担高中第一个学期的学费,父亲开始去外地找活干(因为在本地人际关系实在太差),一切似乎都在朝好的方向发展。

          进入高中第一年,她是非常开心的,因为有爷爷奶奶的帮忙,学费和生活费无忧,和同学相处融洽。可是进入第二年,一切都变了。他去外地务工,因为闹事被人打得很严重,最后报警,几个叔叔伯伯把他送回来,养伤大半年,花了很多医药费,心情也很不好,经常发脾气吵架摔东西。为了挣钱,爷爷六十多去帮人修屋顶,从屋顶摔下来,腿几个月不能动,妈妈因为职业病长期需要敷药,还被蛇咬了,需要打血清,连奶奶都出去做短工挣钱……屋漏偏逢连夜雨,整个家一下子就倒了,亲戚邻里都是看笑话的,没有人会伸手帮忙,只会落井下石。而当时的她,如当头棒喝,感觉想读完高中上大学是痴心妄想,同时讨厌家里缺钱的感觉,想和很多农村的女孩一样辍学去打工挣钱。

            梦想破碎的时候,心是死的,不想和任何人交流,而她看着这些同学,嬉笑打闹,似乎和他们是属于两个不同的世界,从这个时候起,她的内心封闭了,在班里一言不发。她的悲伤和难过没有人会懂,说了只会徒增心理负担。还记得在初中的时候,和同学关系处得很融洽,她一直和好朋友瞒着家里的情况,因为小学时被人指点心里受过伤。后来,她忍不住和一位初中好友吐槽了家里的情况,还把她带回了家,后来这位好友就不理她了,这让她很受伤,并再次因为家庭因素而深深自卑,从此不愿意和同学走得太近。(后来想想,其实没有必要因为一个人的反应而受伤,而对其他人产生芥蒂。)每个人都想活得轻松一点,讨厌负能量,她也并不想成为祥林嫂,所以初高中一般少和同学提家里的情况。这也是她为什么在高二时封闭自我的原因,不愿意倾诉,只能一个人默默承受,每天神游一般,有时候会自己找些兴趣爱好解闷,如收集标本。后来到高三时,想再次融入班级,却已经形成定势思维,难以改变了。

            所以高三后面的时光,她是很难过的,作茧自缚,也无心学习,成绩一落千丈,高考也不理想。现在想想,真的很不值,该发生的依然会发生,情况并没有改善,反而变得更糟;而她也失去了两年正常的同学情谊,多么好的年华,她却独自伤神,以至于让人避之不及。工作后才发现,大学和研究生期间的同学再好,但是都分布在全国各地,毕业后很难再有相聚的机会;而高中同学属于同一个老家,反而是最容易见到的。现在看着自己的微信,研究生的同学几乎全在列表中,大学期间的同学有几十个,老师有十几个。反观高中同学,只有几个在列表中,都是高一关系不错的,高二高三的几乎没有(有一个是高中三年的同学)。现在看到高中班级群,陌生又熟悉,可是很有距离感,因为当时自己作,不与人交流,自然没什么朋友。其实他们是一群很可爱的人,问题在她,可是毕业这么多年,没有积累的情谊,自然生涩。

            她悟出一个道理:不管在任何情况下,都不要封闭自己,阻断与别人的正常交流无异于自断手脚,徒增更多的烦恼。作为一个社会人,正常的人际交往是必须的,也是保障一个人心理健康的必要条件。承认自己的错误并没有那么难,只是希望以后会变得更好。刚工作的几年,因为从校园到社会环境的变化,遇到一些不好的人和事,又有了自我封闭的想法,关了QQ空间,朋友圈三天可见,也不怎么和同事打交道。后来想开了,走到哪里,人都是有好有坏的,不能一杆子打死。如果人与人之间只剩防备和距离,那活着该多么孤独,任何时候都要有选择性的交朋友,这样人生才不孤。现在的她,再也不会因为家庭环境而自卑,因为这是她的不可选因素。她会尽最大的能力去回报她的亲人和给予帮助的人,也会尽最大的努力屏蔽任何负面影响,即使是父母。因为她要成为最好的自己,不为别的,只为这仅此一次的人生。

    (写了这么长的日记,突然黑哥Salis叫我,“Laney, take care of my computer, I will come back soon.”他是穆斯林,要做祷告去了。我回过神来,在蹲图书馆的日子,我也成了International lady,和不同国家的同学交流论文进度和见闻,很是开心。临走的时候,Usman提醒说,“Don't work so hard,your body will be sick”,这是一句关心的语言。也许回国后,我们不会再有更多交流,但是这一刻的温暖足够了,人与人之间本该如此。)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旧事重提(二)——关于“自我封闭”这件事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qgqyl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