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索取会带来一系列问题。不索取,都是人际间“权力关系”的一种表现。权力这件事离我们并不遥远,它潜伏在所有日常关系的具体细节中。我们都更希望自己在关系中拥有更多权力,在人情、道德上也占有优势。权力的争夺,是付出和索取这场角逐的本质。
不索取的负面影响显而易见:1)我们会错过很多东西,很多原本通过提出要求就能得到的。2)一方不索取的关系更容易失衡,对方会习惯“你是个没有要求的人”,从而让你更为不满,使关系变得更脆弱。
认识下一种有特异性的“不愿意索取”的情况,一种索取与付出失衡的关系, “依赖共生关系”:过度付出又不敢/不愿表达自己需求的人,往往又会吸引那些不愿付出,只求索取的人。Ta们之间所发展出的关系,就被称为依赖共生关系。依赖共生关系最初指的是酒精成瘾的人与ta们的照顾者之间的一种不健康的帮助关系。即照顾者认为,自己是世界上唯一可以帮助这个酒精成瘾者的人,并且只有ta可以不惜一切代价来帮助这个人改变。后来,依赖共生关系被广泛用以指代一种,一方始终扮演助人者,而另一方扮演受助者的关系。
受助者通常会在生活的方方面面完全依赖于助人者,而后者又依赖着前者对自己的“依赖”。对于助人者而言,ta们需要这种“被需要”的感觉,甚至觉得自己是对方唯一的“拯救者”。扮演“拯救者”的角色,有时会成为ta们对关系的最核心的需求(尽管ta们不自知、或者这种需求在ta们自己内心也很隐蔽)。
同时,助人者的内心存在着对“被拒绝”或“被抛弃”深深的恐惧。Ta们需要通过不停地付出,感受到对方持续的接受,来证明自己没有被拒绝或抛弃,并获得内心的满足感和自我价值感(Burn, 2013)。对于这种过度付出的人而言,牺牲自己的需求来满足对方的需求就是ta们的爱的意义所在(Sun, 2016)。
很多人可能会认为,这种“一个愿打,一个愿挨”的情况无可厚非。但,从心理学的角度上看,这种不健康的相处模式会对双方都造成负面的影响。事实上,助人者在依赖共生关系中助长了受助者的依赖,使ta无法成为独立的个体,无法自我成长。另外一方面,过度付出又不表达自己需求的助人者,也并不像ta们自己所想象的那样,能够在依赖共生关系中获得主动权和满足感。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