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第一件展品是一件困难的事,特别是对我这种有选择困难症的人来说。思之再三,我想从这块表面光滑的青白玉籽料开始。
“为什么说它是石器?”这可能是每个人看到它都想问的问题:“难道它上面有人工打制或磨制的特征吗?”——没有。
“难道它有砸过东西的痕迹吗?”——也没有。
“那么,为什么它不是一颗普通的青玉卵石,很久以前从山体剥离出来,滚落到河床里,经过无数个春夏秋冬而磨成了现在我们看到的样子?”——因为,至少有三点可以把它和自然形成的卵石做区分:
一、上面有清晰而浅显的刻痕(图三)。如果刻痕遍布玉体且呈指甲纹状,可以解释为在骤冷骤热的环境下自然开裂而形成,但是这些刻痕非均匀分布,特点是少而长且有裂,像是用凿子凿出来的(图四),而没有裂的一处地方还有个小十字,疑似人工印记(图五)。
二、贴手。这样大小的和田玉通常人们称之为“手把件”,关键是它拿在手里非常舒服,就像是你拿着一块山料跑到玉石打磨店量手定制出来的,而类似这种拿手里很舒服的和田玉卵石状“手把件”在市场上相当多。
三、糖皮。盘过和田玉的朋友应该知道:一块青白和田玉时间盘久了就会在表面留下淡褐色的一层皮。这块玉的糖皮很浅,分布于顶端和低端(图六图七)。糖皮一般是由手长期摩挲形成,但是这块玉有糖皮的部分并不贴手,这就有两个可能:一是古人捏着或顶着有糖皮的部分使用,二是糖皮接触的部分不是人手,这就引出了下面两点猜想:
1.这块玉类似现在的女用zw器;
2.陪葬品,y塞。如果是y塞,贴手的部分应该因浸染体液也具有糖色,但现在我们在玉体上并没有看到,所以,只剩下了第一种可能,虽然只是猜想,但它基于严谨的逻辑推理,我很期待有新的理论可以解释这块玉上糖皮为什么会存在于两端而不是中间贴手处。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