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色“受”想行识

色“受”想行识

作者: 那粒尘埃 | 来源:发表于2020-05-14 11:38 被阅读0次

      入睡前的头痛欲裂,观到自己渴望被关心温暖的需求再次升起,心中一笑,便想起了人生八苦里的求不得,怨憎会之苦。

      “我一生渴望被人收藏好,妥善安放,细心保存。免我惊,免我苦,免我四下流离,免我无枝可依。                    但那人,我知,我一直知,他永不会来。”(转载匡匡《时有女子》)

        心理学上说:“人们如此渴望被爱、关注、尊重、认同、陪伴……往往是童年的匮乏与缺失”,但未必,或许,人的习性或是秉性本就如此。反推那些童年得到过饱满的爱与滋养的人或许更苦,因为一生都可能为之找寻。所以,贪嗔痴慢疑必是潜藏在人性里的底色。

      人生就是受生,而不是你的人生,其实这个“受”,如梦境般的变幻生灭,是非我非我所。

      我们都活在感“受”中,受“感受”支配而不自知,细细思维,便是如此,“我的感受”、“我觉得”、我的感觉”……合乎感受的就乐,不合乎感受的就苦。可那个感受是真的吗?是真的是真的吗?

        有如头痛中的我,根尘相触而产生“受”,“受”驱动我抓取所谓的“关爱”,得到就乐,得不到就苦。可那个抓取的“得到”之后,又如何呢?你还会继续去抓。那个“得到”关爱后的“受”是真的?还是仅是一个虚妄,一个满足假我的需求而已,看清这个,心中便一片豁然。

      心性的淬炼或灵魂筋骨的强壮或许往往是在烦恼苦痛中得到的成长,便也升起对烦恼的感恩。

        想起曾和迪佑兄、沥瑶的一次喝茶话题:“出离渴望被爱。”自己心想,那太难了。但确是在往前行进的过程中,一次次去突破,也恰是在最黑暗的穿越中,也只能自己去走,无人替代。那时,心中的愿力是明灯,为你照亮前行的路。

        染爱、执取、看清、放下、自在

      在道上的融入、明理和QXTX的同见同行,以及看古今大德之书,对正知见的多闻熏习和如理思维,便开始渐渐看清“受”的虚妄和梦幻泡影。“放下执取”也必是在八正道里以正见、正思维为导的前提下的自在。

        顺境中,往往误以为以为自己明理了,也修的很好了,恰是在逆缘对境中,才能真正淡化和磨掉那一层层的虚妄与执取。

      由此也想到苏东坡八风吹不动的故事,八风来了,是关闭门窗呢?还是吹仅是吹,云淡风轻.

      熟悉和看清“受”的本来面目。可怕的习性和固有的惯性仍时时操控着自己身语意。但,修“行”的目的,不就是这些事么?

     

     

   

     

   

   

     

     

   

相关文章

  • 色“受”想行识

    入睡前的头痛欲裂,观到自己渴望被关心温暖的需求再次升起,心中一笑,便想起了人生八苦里的求不得,怨憎会之苦。...

  • 保有安祥心,五阴不是障

    问:“色、受、想、行、识”(五阴)对修行人会产生什么障碍? 答:“色、受、想、行、识”对修行人来讲,不会产生任何障...

  • 那个禅者— 陈全林

    《心经》上说:“是故色不异空,空不异色,受想行识,亦复如是”、“是故空中无色,无受想行识”。这就是说,“受不异空,...

  • 《心经》中“受想行识亦复如是”是何含义?佛法正见

    受想行识乃单立四蕴,就是受想行识啊乃单立四蕴,各取其义。就是说每一个有每一个的具体意义和行为,这里是说受想行识与色...

  • 《心经》中“受想行识亦复如是”是何含义?

    受想行识乃单立四蕴,就是受想行识啊乃单立四蕴,各取其义。就是说每一个有每一个的具体意义和行为,这里是说受想行识与色...

  • 佛法日思——五蕴与六根

    五蕴者——色,受,想,行,识也。 六根者——眼,耳,鼻,舌,身,意也。 五蕴色受想行识构成我相。 六根眼耳鼻舌身意...

  • 短篇小说《空色》

    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既是空。空既是色。受想行识。亦复如是。 ...

  • 晨间日记

    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识,亦复如是

  • 心经6

    色受想行识 这五蕴又分有相的色法 与无相的心法 《心经》说“色即是空” 又说“受想行识,亦复如是” 但二者有无相、...

  • 佛法日思——空

    色受想行识五蕴皆空 色不异空,空不异色 色即是空,空即是色 受不异空,空不异受 受即是空,空即是受 想不异空,空不...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色“受”想行识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qgxtoh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