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就像在大脑里编织一张网,每本书就像一个又一个节点,我们总能在一本书中找到下一个阅读的目标。
塔拉的《你当像鸟飞往你的山》就是这样被我放入书架的。
于是在组合本周阅读书目时,故事性的书籍我选了它。
刚开始阅读时,对书的内容有疑惑,也有不解,我也曾试图去看作者写本书的历史背景,是什么事件让这本书带着一点偏执扭曲。
慢慢地才明白,让书内容扭曲偏执的正是作者想要像我们展示的她的原生家庭的模样。
患有狂躁症的爸爸,沉默顺从的妈妈,带有暴力倾向的哥哥……这个家给塔拉——这个最小的女孩留下了阴影。
当她在哥哥泰勒的鼓励下,终于走出家庭,走进学校接受教育后,她才明白,原来她从小一直接受的东西是那么的狭隘。
她情绪不稳定的父亲原来患有双向情感障碍症,这是一种精神疾病,也叫狂躁症抑郁症。
在双相情感障碍病发的时候,患者的情绪表达极不稳定,呈现出间歇性的高低起伏,狂躁和抑郁两种负面情绪会不断的轮流交替发作,而在病情未发作的时候,患者的表现则与正常人没有两样。
有书友评价说,当你看到山的时候,你已经离开了山,看到海的时候也远离了海。
因为离开,所以看见,因为不在其阴影下,所以才能看见他的黑暗。
父亲的狂躁、偏执、夸大妄想、被害妄想,让一家人经历了恐惧。而他自己就像唐吉可德一样,总是勇敢地把剑指向风车,无所畏惧。
爸爸总是把信念置于安全之前。因为他相信自己是正确的,导致这家人经历了第一次车祸、第二次车祸、被烧伤的儿子垃圾箱疗伤、托盘坠落等事件,可怕的是他并不从中吸取教训,仍坚持相信自己是对的。付出代价的却是塔拉他们。
其实读书期间我也在想,这家人怎么总是那么容易就置身于极度危险当中,想想都是这个活在信念当中的狂热份子爸爸造成的。
当然,最终他自己也付出了代价——被严重烧伤。
罗翔说:“一个知识越贫乏的人,越是拥有一种莫名奇怪的勇气和自豪感。因为知识越贫乏,你所相信的东西就越绝对,因为你根本没有听过与此相对立的观点。”
文中的父亲不让孩子们进学校接受教育,剥夺孩子们受教育的权利,说那是洗脑的地方,还说政府会围攻杀害在家学习的人。
塔拉上了大学查阅历史后才知道,曾经通过爸爸嘴里讲出来的恐怖事件的原因不过是白人至上主义,而不是在家上学。
政府也从来不会因为不让孩子接受公共教育而杀人。如今这道理对塔拉来说太显而易见了,她很难理解为什么自己曾经还相信过别的东西。
小孩子能接触到的东西非常有限,听到的看到的都会累积出他生活经验的大厦。
这就像前两天讲到《故乡》时我给学生说的,人是环境的产物,你在什么环境中长大就会被灌输什么思想,有些在你看来再正常不过的道理,很可能根本就是错误的。
就像闰土,在封建等级制度的毒害下,在见到童年时的好伙伴时,他通过言行表现出来的等级观念在他的认知里一定是正确的,但在我们看来却是愚昧的。
所以当我们跳出对故事中爸爸的愤怒后,你会发现爸爸其实也是受害者。
可恨之人也有可怜之处。他的可怜在于他的灵魂被束缚在那个狭小的精神领域,从没体会过原来还有其他的活法。
幸运的是塔拉跳出来了,通过上学受教育,她看清了自己原生家庭的问题。
可是当她想要做出一些改变时,这片土壤却拼命地伸出很多手,试图再把她拉回去,按下去。
温德尔曾说:“一旦思维得到扩展,思想就再也不会回到原本狭小的领域”。
但是当父亲给塔拉构建的世界在其接受大学教育期间完全坍塌后,她变得不安和惶恐起来。就像树失去了根,她弄丢了自己。
“决定你是谁的最强大因素来自你的内心。”
克里博士发现塔拉的问题后,鼓励她勇敢做自己。
相信自己,接受自己,无论在地上还是在屋顶上,风就是风,你就是你。
塔拉用自己的亲身经历向读者展示了教育的重要性,它让人习得最基本的生存理念和看待事物的视角。
意识到每个人对过去的了解都非常有限,历史也不过是历史学家带着自身主观意识和偏见的结论。她选择自己去分析事实,做自己世界的主人。
只不过有的人通过接受教育,能看到更多的可能性,能看到更广阔的天地,而有的人终其一生都局限在那个小圈子里。
这就是教育的意义,它像一把把打开世界大门的金钥匙,愿你以教育为翼,越过冲冲阻碍,飞往属于你自己的山峰。
后记:
安徒生说过,仅仅活着是不够的,还需要阳光,自由和一点花的芬芳。
女版褚时健吴胜明说:“书,是我生活的阳光”,在带来光明的同时,书也会给我们带来灵魂的自由和精神的芬芳。
过去你是谁不重要,它是虚无缥缈的,没什么影响力。
只有未来才有分量。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