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里上课
昨天晚上做梦,梦见在上数学课,主题应该是关于等式的内容,虽然没有看到黑板标题,但梦见了不少怪模怪样的等式,等式中有文字还有谐音,然后让学生去看这些等式的含义。关于学校、教室、上课的场景,他梦到的频率还是挺高的,但昨晚的内容比较有印象。
“3,2,1,停!”你有没有梦到过上学的事情?
被闹钟叫醒后,虽然梦里好多细节不记得了,不过还有几个小片段有印象:
第1个是老师让大家去阐述一个等式的含义,先让大家看一看,大家就安静的看着,他自己也在那里一边看,一边思考,只是具体内容忘记了,可结果有印象,没有看懂,也没有答案。
第2个是他想出了答案或者是有一个想法,然后举手向老师求证是否正确,可当老师走下来的时候,他却翻不到那个题目了,前后乱翻总是找不到要说的那个题,还翻到了后面一点已经超好答案的内容,是真的有紧张感,幸好老师没有询问具体细节,不记得小细节,结果是老师走开了。
第3个是有一道题的印象比较深,因为就他一个人最先回答上了。题目大概还记得,如下图:

左侧的构造不确定是不是梦中一样,右侧的布局差不多。题目的要求是:说出图形右下方的东西是什么?他的回答是“气压平衡器”。理由是整个容器处于密封的系统,但上方有一个小口和外界连通的,既然有一个通道和外界连通,那内部的气压肯定会发生变化,这个时候就需要一个器件来做平衡,所以他的回答是气压平衡器,答案也是正确的,不确定这是不是准确答案,还只是可能性的答案。
等式的本质
梦见的这些内容,他自己认为是要去理解等式的本质。里面虽然有一些文字、谐音的关系式,前后也有部分的数字和符号,记得只有“-”、“+”和“=”。等式的本质到底是什么呢?在我们的学校里面可能会讨论数量的关系。例如3-2=1,55+45=100,6×6=36等等。
他认为等式是如同表述一样,是一种关系式,这种关系式比较特殊,特殊在于“=”前后的组成部分是均衡的。等式不应该仅仅局限于数量关系,可以延伸到更多的维度,更多的场景。例如,1+1=2如何去实现?还有“幸福=期望/现实”。这里再引用一段他在大学期间写过的文章。
在协同学中,不论什么系统,如果某个参量在系统演化过程中能够指示出新结构的形成,它就是序参量。心理系统在演化过程中,由于涨落导致的无序状态如何向更加有序的状态转化,试图找到并确定最能够支配其实现转变的影响因素,即序参量尤为关键。笔者经分析后认为,在心理系统发展中,起到序参量作用的是涨落过程中外界事物与内在心理状态的耦合程度,即“自我概念”。
自我概念是个体对作为一个整体自己的意识和体验相对稳定的观念系统,它具有复杂的心理结构,是一个多维度、多层次的心理系统。下面将“自我概念”作为参量来描述心理系统内部是如何运作的。
某次期末考试某专业的两个人(A和B)都考84分,通常各自获知后的表现是不一样的。笔者试着用数学术语来阐释心理历程的内在机制。他们得知分数后的心理健康指数用下面的方程表示:
P = -ɑ/P + S(t);
其中:
P——心理健康指数,心理健康水平的参考数值;
t——时间(年龄);
S(t)——自我概念水平;
ɑ——负敏感系数,个人对客观刺激后接受的效度系数,主动(自我认可的倾向)接受ɑ值为负,被动(自我否定的倾向)接受ɑ值为正。
一个人对客观刺激的感知会处于主动接受或者处于被动接受。用ɑ表示个人对客观刺激后接受的效度系数,ɑ值因人而异,依赖于心理健康指数P,所以将-ɑ/P视为整体考虑,若-ɑ/P值越小,最后综合心理健康指数P值越高,反之越低。
若A自我概念水平较高,可能有如下表现:客观地肯定自己所取得的成绩,是通过努力获得的成绩;有意愿和自己的好朋友分享自己的喜悦。而B的自我概念水平较低,对待同样的分数,可能会有如下表现:认为自己的运气很好,竟然考得这么好;或者认为这次题目过于简单,那点分数没任何价值。
这些等式帮助我们去理解彼此的关系,再回到教育,学习的本质也在于理解,理解之后就会通达,通达之后就有可能比较快速的应对各种具体的实际问题。
好的教学要促进学生理解
他一边在设计网络素养相关的课程,一边也在教学和做老师培训,也清楚理解的重要性,总还有差距和不足,昨晚的梦又给了一次提醒,再转化到行动中。
“3,2,1,停!”这里出一个小问题,看看你有哪些答案,如下图:

圆、三角形和梯形可以指代任何事、物,例如,圆代表商品,三角形代表人,梯形代表交易,这个等式就表示“一件商品在两个人的沟通中达成了一笔交易”。
注:
1)为什么在文章里经常会看到“3,2,1,停!”的字眼?原因:提醒你在看他的内容,要想你自己的事情,那是一个启动你思考的信号,可以点击此处查看具体分析。
2)为什么文中会频繁出现“他”,这个“他”即作者自己,用“他”是为了尽量较少自我陈述,站在第三人称的视角写文字,以此提醒自己尽可能客观一点。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