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OS内存区域大致分为;栈区,堆区,全局区(静态区),文字常量区,程序代码区
栈区
- 栈区(stack)由编译器自动分配并释放,存放函数的参数值,局部变量等。栈是系统数据结构,对应线程/进程是唯一的。优点是快速高效,缺点是有限制,数据不灵活。(先进后出)
alloc在堆上申请一块空间返回一个指针,这个指针在栈上,申请的空间在堆上
这里指的局部变量不是对象地址,而是这个对象的指针在栈上
- 申请后的系统响应, 栈区存储每一个函数在执行的时候都会向操作系统所要资源,栈区就是函数运行时的内存,栈区中的变量由编译器负责分配和释放,内存随着函数的运行分配,随着函数的结束释放,由系统自动完成
只要栈的剩余空间大于所申请空间,系统讲为程序提供内存,否则将报异常提示栈溢出
-
申请大小的限制
栈是向低地址扩展的数据结构,是一块连续的内存的区域。是栈顶的地址和栈的最小容量是系统预先规定好的,栈的大小是2M(也有的说是1M,总之是一个编译时就却确定的常数),如果申请的空间超过栈的剩余空间时,将提示overflow。因此,能从栈获得的空间较小 -
栈由系统自动分配,速度较快,以内栈是先进后出的队列,他们时如此的一一对应,以至于永远都不可能有一个内存快从栈中间弹出,不会产生内存碎片
堆区
注意它与数据结构中的堆是两回事,分配方式倒是类似于链表
堆是一种特殊的树形数据结构,每个节点都有一个值。通常我们所说的堆的数据结构,是指二叉树。堆的特点是根节点的值最小(或最大),且根节点的两个子树也是一个堆
堆分为大根堆,小根堆,大根堆就是树的根结点大于叶子节点。
- 堆区(heap)由程序员分配和释放,如果程序员不释放,程序结束时,可能会由操作系统回收,比如iOS种alloc都是存放在堆中
优点是灵活方便,数据适应面广泛,但是效率又一定降低
堆空间的分配总是动态的,虽然程序结束时所有的数据空间都会被释放回系统,但是精确的申请内存和释放时优质程序开发者的必备的素质
- 堆区申请后的系统响应
首先应该知道操作系统会有一个记录空闲内存地址的链表
当系统收到程序的申请时,会遍历该链表,寻找第一个空间大于所申请空间的堆节点,然后将该节点从空闲结点链表中删除,并将该结点的空间分配给程序
由于找到的堆接点大小不一定正好等于申请的大小,系统会自动将多余的那部分重新放入到空闲链表中
3.申请大小的限制
堆向高地址扩展的数据结构,是不连续的内存区域。这是由于系统是用链表来存储的空闲内存地址的,自然是不连续的。而链表的便利方向是从低地址向高地址的。堆的大小受限于计算机系统中的虚拟内存。由此可见,堆获得的空间比较灵活,也比较大
4.频繁的new/delete势必会造成内存空间的不连续,从而造成大量的碎片,使程序效率最低,不过用起来最方便
全局区(静态区)(static)
全局变量和静态变量的存储是放在一起的,初始化的全局变量和静态变量存放在一块区域,未初始化的全局变量和静态变量在相邻的另一块区域。程序结束后有系统释放
文字常量区
存放常量字符串,程序结束后由系统四方
程序代码区
存放函数的二进制代码
内存分配地址
栈区
- 栈区的内存地址是从高到低的分配
- 栈区存放局部变量,先进后出,一旦出了作用域就会被销毁
堆区
- 堆区的内存地址是从低到高分配
- 堆区的变量空间分配都是alloc,程序员需要管理堆区的内存
- ARC的内存管理,是在编辑器编译的时候,自动添加retain等,c的变量的内存管理,需要程序员处理
- 堆区的内存由所有应用程序共享
- 堆区的内存分配由系统来负责
- 系统使用一个链表来维护所有已经分配过的内容空间
字符串内存管理
NSString是以恶搞不可变的字符串对象。这不是表示这个对象生命的变量的值不可变,而是表示它初始化之后,你就不能改变该变量所分配的内存中的值,但你可以重新分配该变量所处的内存空间。copy和retain对他都是浅复制,也就是单纯的指针复制
浅拷贝和深拷贝
浅拷贝,只是拷贝了对象的指针,而不是拷贝对象本事。深拷贝,是直接拷贝整个对象的内存到另一快内存中
- 浅拷贝(shallow copy):在浅拷贝操作的时候,对于被拷贝对象的每一层都是指针拷贝
- 单层拷贝(one-level-deep copy):在深拷贝操作时,对于被拷贝对象,至少又一层是深拷贝
- 深拷贝(real-deep copy):在完全拷贝操作是,对于被拷贝对象的每一层都是对象拷贝
集合的深拷贝
NSDictionary shallowCopyDict = [[NSDictionary alloc] initWithDictionary:someDictionary copyItems:YES];
归档一个容器类对象(archive)拷贝后,然后解档(unarchive),即可实现里面元素的深拷贝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