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堂微课我们说到,因为我们误用了哈佛大学"案例教学"的方式。导致我们因学习方式和对软科学的理解错误,因而一直学不好营销管理这种人文软科学,进而就做不好营销。企业如果开源的营销做不好,那又如何能生存呢?今天我们再继续讲这个问题。
营销管理之道·法·术·技请看第一张PPT,案例研究的目的是什么? 它不是象看传奇故事(而我们大多是当传奇故事来讲的)。也不是背出案例的每个细节(而我们大多是用模仿记忆来学案例的)。而是:1.利用案例所提供的场景和信息展开思考,训练自己分析问题的能力(我们是模仿复制标准答案的案例学习方式,根本学不会分析问题的能力);2.将自身的决策与案例中结果想比较,拓宽思路(我们的案例教学几乎都不教如何决策和思路,这种"道/法"有关的内容)。而案例教学最终要达到两个目的:1.形成一套完整的分析问题的思路(我们的案例教学,既不完整,也不分析,更形不成思路,是三无产品);2.获取一系列用于分析或解决不同问题的工具及办法。因为前面说的是既不完整,也不分析,更形不成思路。所以案例学习者也不知工具或办法是怎么使用的。即使有工具或办法,也不一定可以把事做好。
案例学习是要先有一线实践领悟原因道理(原理)的基本功,才会有自我思路来分析案例,形成解决问题的经营管理能力。所有的营销管理计划,办法,流程或工具都是来自前因后果分析判断的思路和规律,以及活学活用的应用。不然只是"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的半桶水水平,不能标本兼治的解决问题。所以在中国案例教学的结果往往是"听听真激动,想想就心动,执行起来无法行动"。这是因为自己没思路又不懂原理! 但案例又不可复制所致。
营销管理之道·法·术·技请看第二张PPT,学习但不要复制。是北大光华管理学院一位博导教授说的。管理学的会计,商法这种工具类知识和统计,运筹这种数据类知识(非人文软科学)是可以死记硬背的。管理哲学类,比如营销管理的应用实践类人文软科学,就必须靠自己去实践,去体会,领悟和运用。不是我们那种本案例的"模仿复制案例教学法"可学会的。
工具及数据类知识,需要哲学思路类的知识来激活它才行。要知道企业事务性的事是可以模仿的,业务性的事是不能模仿的。模仿性的学习只是传道。要自我修炼到能活学活用才是提升到"授业"的水平。最后自己融会贯通,悟道了,才是"解惑"的最高水平。我们现在的案例教学方式能令学员从传道,提升到授业,再提升到解惑的水平吗?我看我们的复制学习模式(本案例说的),最多只能做到"传道"水平。其他的"授业,解惑"是做不到的。
营销管理之道·法·术·技请看第三张PPT的培训课程不该割裂企业问题。现在许多培训课程是以独立模块授课,将企业面临的问题割裂来看。但在实际的商务过程中,问题是综合性的。只有多元化的课程才能帮助企业解决错综复杂的问题。企业的问题有外有内,有硬有软,有人性毛病等,企业老板,老总不能割裂的看企业问题。彼得·德鲁克说,组织中的职位都是相互联系,相互依存有,会牵一发而动全身。而我们现在破碎式的案例教学法是帮不了企业的,甚至还会害了企业。所以彼得·德鲁克说"一知半解比全然不知更可怕"。同样道理,现在我们错误的案例学习方式,比不学害处还大。一天错误的"人文软科学"案例学习方式不纠正,企业营销管理就一天好不起来(所以只会做贴牌,做不出品牌)。营销管理好不起来,那企业就只能苟延残喘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