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尘万丈混蛇虫,赤壁矶头作钓翁。
一叶小舟明月下,临风高唱大江东。
这就是被称为“天下第三大行书”的《黄州寒食帖》。
北宋神宗元丰五年(1082),因为“乌台诗案”而被贬谪的苏轼在黄州(今湖北黄冈),度过了第三个寒食节,写下了两首五言古诗《寒食雨》:
自我来黄州,已过三寒食。年年欲惜春,春去不容惜。今年又苦雨,两月秋萧瑟。卧闻海棠花,泥污燕支雪。暗中偷负去,夜半真有力。何殊病少年,病起头已白。
春江欲入户,雨势来不已。小屋如渔舟,濛濛水云里。空庖煮寒菜,破灶烧湿苇。那知是寒食,但见乌衔帋。君门深九重,坟墓在万里。也拟哭涂穷,死灰吹不起。
《寒食帖》对于大部分“文人”来说是一部非常重要的法帖,黄州则是东坡人文意义的转折点。如果说《兰亭序》是雅士之超然,《祭侄稿》是忠勇之贤达,那《寒食帖》就是一代文人士大夫的辛酸自励。
黄庭坚对苏轼的书艺颇有见地,他在《寒食帖》后的题跋中说:
东坡此诗似李太白,犹恐太白有未到处。此书兼颜鲁公、杨少师、李西台笔意。试使东坡复为之,未必及此。它日东坡或见此书,应笑我于无佛处称尊也。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