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看了一篇有关金宇澄的论文,遂对《繁花》产生了兴趣,于是昨天用了一天的时间将其翻完。
不知是因为太久没看纸质小说,还是因为行文中不时掺杂着上海话和古诗词,亦或是因为结构时间上的不断跳跃,感觉自己的阅读速度较之前慢了许多。
整本书读完,那种萦所心头的人生无依飘零感久久挥之不去。
无论是小巷里的贫民还是深宅大院的富户,无论是衣冠楚楚的成功人士还是街角卖鱼的小贩,每个人的背后都有着难以言说的、无法和解的纠结与痛苦。人生犹如繁花一样,看起来歌舞升平觥筹交错热闹非凡,其实,绚烂的只有一刻,徒余零落成泥的凄苦。
我觉得这本书最大的特点就是有很多未解之谜,从头到尾没有谜底。作者不说,书中人物不知,读者不知。例如:阿宝为什么不结婚?沪生为什么不离婚?阿婆和蓓蒂去哪里了?是死是活?全都无从知晓。
或许,不知才是最好的。这些未解之谜一方面为书中人物提供了可供八卦猜测的谈资,另一方面也给读者留下了无尽的想象空间。如果真要沿着本书的格调气氛往下深究的话,十之八九又是一幕幕伤心往事。
其实刚开始时这本书我是不太看得下去的,用金宇澄自己的话说:“对话不分行,标点简单,文字也大块大块,如梦呓,如中式古本,读者自由断句”,经常五六个字就是一句话,而一段话可以占据两三页之多。
还就是文章的穿插结构,一章成年生活一章幼年往事交叉进行描写,也给刚开始的阅读带来了一定的困难。大量的人物一下涌现,像一幅画卷的突然展开,画中风景人物全部映入眼帘,乱花迷眼,但待到细细品读琢磨时,又颇有一番风味。
文章描写了60年代-90年代的故事,动荡的时代只为背景,并无过多的笔墨着色,反而更显历史裹挟下人的卑微与渺小,命运的乖蹇与无奈。在一两句对普通人物情境转折的描绘中,身不由己的苍凉感渐渐氤氲弥漫。
人在悲伤难过愤怒等各种负能量充满的时候,需要跳出自己的圈子,看看别人的生活。在一番对比下,就会发现原来困扰自己的事情是多么渺小,从而冲破情绪围囿的牢。读书,就是看别人生活的一种方式。
而我,因读了《繁花》,忽觉花繁似梦,众生皆苦。
书的封面 书中的短句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