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眉山人他是一个乐天派,还是 一个很著名的书法家,唐宋八大家之一。与自己的父亲和弟弟合称“三苏”;与南宋辛弃疾并称“苏辛”;与老师欧阳修齐名。是豪放派诗人。
他这一生,被贬来贬去,并没有回到过一次家乡,但就因为这样才使得苏轼写下如此多的诗词。比如四十三岁的苏轼在湖州与好友出去游玩,但突然下了雨,大家都没有雨具,都去避雨,而苏轼却一个人淋在大雨中,朋友问他为什么不去避雨,他微笑而不答,写下了这首《定风波》正因为这样,才会有“一蓑烟雨任平生”的苏轼。在密州的苏轼很厉害,像前面一首平静中稍带一点豪放的《定风波》与这首词恰好相反,密州的苏轼却是“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的苏轼,真是没有想到“鬓微霜”了,为何还能“老夫聊发少年狂?”从这里可以看出苏轼“人老心不老”这是一个豪迈的苏轼。不仅如此,还有《水调歌头·黄州快哉亭赠张偓佺》显然这是一首赠人的词,它背后有个典故,有一个皇帝说:“如此快哉风,岂是平民百姓能享受的?”他的一个大臣,就对皇帝拍马屁到:“这样的风,当然是像您这样的英雄豪杰享受的,平民百姓当然享受不了。”皇帝听了很高兴,而词里面的快哉亭,就是引用的这个典故。“一点浩然气,千里快哉风”,一句就足以代表这座亭子,意思是只要你的心中有浩然之气,那么快哉风就会向你吹来。这首词里面的苏轼也还是一如既往那样豪迈。苏轼还有一首词与这首词接近,那就是《和子由渑池怀旧》,这里面都提到了飞鸿,渑池怀旧里是“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水调歌头里是“欹枕江南烟雨,杳杳没飞鸿”。飞鸿就是鸿雁,使人有一种很失落的感觉,其实这里面的飞鸿是指他自己。在苏轼的人生快要结束时,在前往江南的途中,他又写了一首总结平生功业的诗—《自题金山画像》诗里面的“问汝平生功业,黄州惠州儋州。”为什么苏轼要用三个使他受尽苦难的地名来概括自己的一生呢?因为在这期间,他领悟到了许多,但仅仅这样就是他的一生了吗。不,并不可能,他的功业是远远不止这些的。
虽然苏轼已经去世,但是他的灵魂,与这些应不可磨灭的诗词永存我们心中。就像老师常说的:“苏轼死了,但苏东坡永远在我们心中。”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