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吼一声:“有没被嫉妒所伤的女人吗?”估计所有女人都会站起来,下至幼儿园小妹妹(如果她能听懂或者翻译成她能听懂的话),上至七八十老奶奶,全体女人!她们是嫉妒的受害者,往往同时也是嫉妒的发动者。
女人何苦为难女人?问得好,但女人天生就要为难女人,这是有精神分析的科学依据的。
先不讨论理论,先说点我自己的血泪史吧!
血泪史的开端在我上小学四年级的时候。
那时的我,学习好,还漂亮,总有男生套近乎,用现在的术语就是总被撩,但是我那时晚熟,一片懵懂,就爱学习,当然会被老师喜欢。朦胧记得我们学校有棵大树,立着一根铁杆,课间我练习爬杆,撩我的小男生在下面使劲喝彩鼓掌,我高高在上高兴的往下看着这小男生,同时看见一个高高胖胖的女同学使劲儿盯着小男生。等我下来,胖女生也来练习爬杆了,我抬头看着她,爬到一半的时候她往下看,结果就在这时小男生正要递给我块手绢擦擦汗。胖女生的眼光和小男生的目光根本对接,生气了,蹭蹭滑下来,径直回教室了。
我的厄运从这一刻就注定了。
上课,我个儿矮坐在前面认真听讲。后面胖女生坐在小男孩的后一排,小男孩无心上课,专心在小纸条上画画,画完悄悄仍给另一个男生,结果俩男生笨手笨脚,这个小纸条被胖女生截胡儿了,她看了一眼,立刻举手把小纸条交给了老师,还在全班同学面前点了我的名,说某某某给我写恶心的小纸条。
我一脸懵逼,虽然不知道具体发生了什么,但能感觉到是不好的事情,再加上成为所有目光的焦点,让我立马感到丢人羞耻,还没完,我和那个小男生被老师点名站起来,然后被要求到老师办公室去等着老师下课再解决我们的问题。
屈辱更大了,我一个好学生,从来没被老师点名批评过,更何况轰出教室去罚站呀!
一前一后,我和小男生到了老师办公室,站在了墙边。好像站了一个世纪,时间好像停止了,怎么也听不到下课的铃声。
屈辱、委屈......在我心中越积越大,大到我快控制不住,冲出身体了。在崩溃之前,我选择了逃跑,流着眼泪,狠狠瞪了小男生一眼,然后跑出了老师办公室,跑出了校门,跑到了大街上。
要去哪呀?我不知道。顺着回家的路跑跑走走,呜呜哭会,哭累了擦擦眼泪歇会儿,在中途的一个公园坐了半天,想想也不知道去哪,慢慢还是磨磨蹭蹭回到了家里。幸亏那时候社会治安还好,家离学校还不远。
回到家奶奶妈妈已经全知道了,屈辱、委屈久久不能散去,我无力的爬上床很快睡着了。
这件事让我记了几十年,已经记不清撩人的小男生的模样了,但是那个胖胖的女士模样打死也记得,她脸圆圆的,梳着齐耳短发,刘海儿也是齐的,上身白衬衫,下身穿了一条小格裙子,露着圆滚滚的小腿。
事情记得,但是我被何所伤,也还一直懵懵懂懂(我怎么就是一个懵懂的人!)直到学习了心理学,做了个人成长的体验,才清楚明了的知道,我被嫉妒所害,留下创伤!
首先应该说这个胖女孩人格水平和性发展水平还是不错的,10来岁的年龄已经从嫉羡发展到了嫉妒。
嫉羡与嫉妒,这是客体关系之母克莱茵创造的理论。克莱茵是著名的心理学家,女心理学家,还是女人懂得女人呀。
嫉羡的本质是想要破坏另一个人,因为这个人占有了某种我渴求的东西。
嫉羡发生在母婴二元关系中,如果婴儿无法得到妈妈的乳房喝奶,嫉羡的机制就会工作,驱动着婴儿在幻想层面上把坏的东西(粪便等排泄物)投给妈妈,来摧毁他赖以生存的生命之源,这是一种报复,本质上也是一种破坏。
存在嫉羡表现的人,人格水平基本还处在较为原始的阶段。而嫉妒发生在更高人格水平的人身上。
嫉妒的本质是一个人感到应该得到的东西被别人夺走了,或是处在可能被抢夺的危险中。
嫉妒是发生在三个人的关系中,嫉妒的对象正是那个跟其有竞争关系的人,也就是第三个人。
这就是著名的三角关系,即俄狄浦斯期。性心理水平发展到这个阶段的孩子回亲近异性父母,视同性父母为竞争对象,并表现嫉妒。之后这种模式固定下来,在人际关系中不断重复。
嫉妒的产生是因为一个人害怕自己应该得到的爱会消失。因此,嫉妒是建立在爱的基础上的,是有一个内化了的好客体的,因为爱这个客体,所以仇恨那个可能夺去她的爱的竞争对手。
胖女孩爱小男生(虽然小男生没撩她),但是小男生被我夺走了(其实不是我主动的),所以胖女孩恨我,要打击毁灭我。
所以说女人为难女人是天生的,是与生俱来的。因为当一个女人还是小女孩的时候,就已经在和另外一个女人(妈妈)抢男人(爸爸)了。
今天是女神节,希望各位女神们,对我们的本性多了解点,了解多了,就知道了,女人何苦为难女人。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