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里清风恰如你
行走于熙熙攘攘的大千世界,会遇到很多人,多数是擦肩过客,连相貌都不甚记得。但有的人,一经遇见,他们自带的光芒,会吸引你,温暖你,照亮你。他,就是霍军老师。
记得,那次中小学生汉字听写大会,他作为特邀点评嘉宾坐在评委席上,我带着学生参赛,坐在下面听他精彩点评。那天,他身穿深色西服,很自若地坐在那里,那种凛凛而从容的气场,无声地辐射开来,令人心生敬意,但却不是让人产生疏离感的敬意。他说话的声音很好听,顿挫有韵,清澈醇厚。我一直专注地听他妙语连珠,被他身上散发出来的气韵所吸引,那是一种什么样的气韵呢?说不清楚,当时,只觉得大气而儒雅。
曾经,看过一篇简文,霍军先生路拦蔡伟教授于上海师大校园,论文本多元解读之道。读着霍老师的简书,不禁拍案叫绝,为一份语文人的执着和情怀,为一个知识分子捍卫语言权力的据理力争……后来,读霍老师的文章多了,才渐渐地辨识出他身上散发出来的气韵。
那是他心里一团燃烧的火焰,通体善良,睿智而光明,能将同一气质爱好的人吸引到他身边来,并汇聚成一个发光发亮的小宇宙,照亮一角天地。
2017年,语文研修坊成立,在潘建军主任、吕积海老师和他的带领下,全市200多名语文老师加入了研修群。共同学习,共同成长。回眸研修的日子,忙碌而充实,收获满满。能加入这样一个充满活力的团队,与许多业内名师交流学习,近距离感受他们的语文情怀,大语文梦想及人格魅力,真的很知足。这一段研修的美好时光,对我而言,弥足珍贵!
突然想起冰心老人赠葛洛的一段话; 爱在左,情在右,在生命的两旁, 随时撒种,随时开花, 将这一径长途点缀得花香弥漫, 使得穿花拂叶的行人, 踏着荆棘,不觉痛苦, 有泪可挥,不觉悲凉! 也许,语文之路正是如此,亦如霍老师所言:“讲坛说文,解先贤之佳构; 暑期弄翰,纵师者之才藻。文字日日筑屋,唯仁者能卧; 风趣时时有味,希往圣可追。教学子取文章之乐,养我心求诗赋之工。天光云影,嘉木野花,收入眼底,化融腕下,必能育我日积寸累,渐入堂奥,攀附巨人肩头,引领俊彦宏志。各位语文老师,在语文里边这么好好一活,绝对可以弄出一大帮一大帮因为语文而活得更好的娃娃。”
前段时间,拜读了霍老师“何妨吟啸且徐行——酒泉市“国培计划”工作坊网络研修中学语文名师引领教学研讨活动侧记”简文。当读到为了活动顺利圆满进行,他们几个坊主在幕后的一些"花絮"的时候,真的很感动,感慨,并为之动容。我深信,精神格调的一致和情感的共鸣,会使语文人团结融洽而有力量,每个人,都会因这股力量而变得充盈丰满。时至今日,《霍然开朗》已开播了第212期。霍老师的气韵,还有他心底的人文情怀,真诚暖心,让人明白了什么是爱,什么是责任!原本,在他的心里,爱其实就左,责任在右。
不记得看了多少期的《霍然开朗》,亦多次聆听了霍老师的专题报告,以及观摩评课等等,他身上的光亮,也具有了传导力和辐射力。其实,在霍老师的工作生活中,能帮助别人的时候,他都会毫不吝啬。为师者的情怀应该是霍老师在工作中的一个度量标准吧?这个标准,是面对任何层次的人,都真诚友善,没有差别心,他如生活中的一位敦厚智者,有温度,有情义,可感知,亦可亲近。
霍老师的气韵,还是他身上所具有的朴素、踏实、真诚的性格色彩和心灵质地。就像一件不屑于奢华的棉被,罩着你的时候,感染身心。并在他的文字中带给别人温暖、愉悦和上进的力量,这就是我所理解的他写作中的行为艺术和赋于文字的意义。
作为一个文学爱好者,我的文字,希望得到别人的欣赏与肯定。当我怀着忐忑不安的心情将自已的拙作小文发在群里的时候,霍老师,吕老师,王老师等诸多老师在很多时候以朋友式的身份,给予我写作上的鼓励,给我一份有力的支撑,打消了我隐约的顾虑,内心也变得柔软而坚定。这份知遇,让我不知怎样感激他们,但感激的话语说出口,又会显得轻薄,唯有保持踏实、真诚、上进之心,才不负诸多老师的情义。
霍老师的气韵,还在于他左手工作,右手写作,并能将工作与生活调理得绿肥红瘦。
霍老师的文章,都带着充足的诗意和包容。那种超然与闲适,透着俗世里的美好和清清爽爽的味道。
再读张掌印老师的《路上遇雨》马少军老师的《酒泉糊锅》马东杨小朋友的巜美娜的秘密》吕积海老师的《每天有一个清晨》巜想念一场雨》王兴邦老师的《一棵胡杨的赞歌》王明龙老师的《庄小鹅和吕小鸭》以及霍老师巜跟着丰子恺先生交朋友》和他洋洋洒洒的点评,恍惚间置身于一个极有格调的书屋里,我猜想,这就是做语文老师的福利和幸福!原来,暑假的生活也是这般的俚俗、烟火、亲切、家常,诗意,有味,带着柴米油盐的琐碎和光阴的闲淡、静好 。
遇见,是最美的机缘。是的,我所在的语文研修群,在这个盛夏,清塘满荷时节,生长着一片晴翠的绿色,让你觉得,这个世界早已清凉一片过。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