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说:"人这一生,一定要去一次敦煌。看莫高窟的信仰,看月牙泉水的顽强,看玉门关的春风不度,看曾经的盛唐……"
“敦煌”这两字在我小时候读书的时候就特别有记忆,记忆中带有崇拜、向往。当时的我并不是特别了解敦煌,只是在心底念念不忘有朝一日要探秘敦煌。对敦煌的真正了解也是在自己踏上这片土地之后才有了更深刻更全面的认识。
“敦煌”取盛大辉煌之意,寓繁荣昌盛之愿。
敦煌莫高窟,人称"隐身在大漠里的美术馆"。莫高窟坐落于河西走廊的西部尽头的敦煌,它的开凿从十六国时期至元代,经历了一千年才建成,这在中国及世界都是罕见的。
我们到达敦煌市的时候已是中午,匆忙吃过午饭,导游带着我们往莫高窟赶,因为去莫高窟的票是提前订好的,为了保护壁画,莫高窟每天是限量售票的,同时,票也安排了观窟的时间,记得当时我们是14:00~15:00之间。
因为需要剪2次票,过了第一道大门后,发现大门离壁画的洞窟还好远,导游送我们到第一道门。进去之后我们分不清东南西北,只能跟着人群走,时间也匆忙,拍照都来不及。
好不容易找到入口,发现排了长长的队伍,我们的心更焦了!千里迢迢就为看壁画,错过了时间岂不前功尽弃?千载难逢看壁画的机会不是说有就有。长长的队伍在慢慢地移动,我们耐着性子站在大太阳下排队。
记不清排了多久,终于到我们了。原来每次进去是限人数的,进去之后也不许拍照,不准高声喧哗,不能在里面停留,只能边看边走,一边进另一边出。真是"一眼千年"的壁画,留在脑海中的只有两个字:"震撼!"
一千多年来,40000余平方米的壁画在这里保留了下来,这是历代无名大师们为我们留下的艺术珍宝。步入洞窟之中,仿佛身心已经进入庄严华丽、迷幻神奇的佛国净土,神圣无比!
莫高窟的建筑规制特别,内藏玄机以石窟建筑而成的形式规制,外边朴实,内里惊艳。
"九层楼"依山而建,气势雄伟,在石窟群中显得格外耀眼;它攒尖高耸,檐牙错落,铁马叮咚,已成为莫高窟的标志之一。
"三层楼"倚崖统建三层木构窟檐,窟内甬道有藏经洞,是为数不多的窟中窟"藏经洞"内有大量佛经道经、儒家经典、小说等,其中有很多是孤本和绝本,正由此形成了一门以研究藏经洞文书和敦煌石窟艺术为主的学科﹣﹣敦煌学。
真是排队几十分钟,观看几分钟。给我们开放的洞窟只有几个有代表性的,为了保护壁画大多数都不开放的。意犹未尽出来之后,我们去壁画展厅观看各个朝代的雕塑和壁画。
雕塑千人千面,栩栩如生既有惩恶扬善的佛,也有慈悲为怀的菩萨,还有神佛弟子,千百种佛像姿态各异,形神风貌、性格特征各不相同。
红、黄、绿、青、蓝、黑、白等各种色彩交替,对比强烈、鲜明而又统一和谐彩塑与四壁的绘画辉映呼应,相得益彰整窟塑像和壁画互相结合,互为一体,互相陪衬,互相补充。
壁画线条灵动,无与伦比神佛画肢体动作夸张、面容神态祥和仙女画身姿优美,怀抱琵琶,飘逸灵动故事画韵味无穷,舍己救人,感动不已装饰画多为动物、几何图案和山水风景画像数不清,风格也多变。
据资料统计,敦煌莫高窟现保存着十个朝代的彩塑两千余尊,浮塑一千余身,其保存古代彩塑之多,历时之长,技艺之精,为世界所罕见。这些充满生命力的彩塑作品,是我们穿越时空抵达古人思想与心灵的珍贵载体。
敦煌之厚重,不光在其历史,还晕染其景。
玉门关,曾见证过无数金戈铁马的激情,纵然风沙侵蚀,早已失去了当年的样貌,但站在炽热的沙石之上,用眼观景,用耳听风,依然会升腾一种冲击心灵的岁月之美。
鸣沙山,走在沙里 又好像走在水里,大漠孤烟 驼铃悠悠。月牙泉,西北沙漠里的一颗明珠。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