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把需要养成的习惯变成快乐的习惯---坚持不下来的原因都有哪些?

把需要养成的习惯变成快乐的习惯---坚持不下来的原因都有哪些?

作者: 挹洗俏月 | 来源:发表于2021-08-31 11:20 被阅读0次

    想要坚持晨跑,但总是眼睛醒了,身体跟不上节奏;想要坚持阅读,眼看一天天过去,书籍落了灰也没看完一本;想要坚持高纤维食谱,但看到奶茶走不动,不吃炸串睡不着......这些是你的日常吗?

    习惯是什么?---习惯是本性

    一般来说,习惯可以被理解为“坚持做某事”。但如果做之前需提醒“必须要坚持”,那么严格来说还不能被称为习惯。

    换句话说,只有在无意识中做的事情,才是习惯。

    但无意识下的言行,最能反映人类的“本性”。不管如何修饰,但凡内心存在“另一个真正的自己”,那么这种表情和行为就会停留在有意识的层面上,也就是人们常说的“做作”。

    而与有意识地采取的行动相比,别人会更关注我们在无意识中流露出来的习惯。

    比如,某同事日常展现给大家若一直是见人微笑,但在某次投票未胜出后脸色突变,那么就会给同事留下不好的印象。所以,若希望给别人留下一个好印象,那么就必须养成不管在什么情况下“都能无意识地露出笑容”的习惯。

    就如同每人每天自然地就会洗漱一样,只有在无意识中露出笑容,才叫养成了“习惯”。

    当我们认识到自己的“本性”和“理想中的自己”之间有偏差,并且能够接受这个事实时,人就已经迈出了改变自己的第一步。

    只有认清自己现在的位置,才能知道自己距离目标还有多远。只有认清自己现在的“本性”,才能朝着“理想中的自己”前进。

    现在的自己是由过去的习惯所造就的,只要了解了这个机制,接下来就可以按照自己的理想来塑造未来的自己。

    为什么你坚持不下来?---大脑只能坚持快乐的事情,其他事情都坚持不下来

    截止目前,我所经历过挫折的习惯有学英语。大量阅读书籍和晨跑(五点至六点的时间,上周已完成任务,至少每周三天)已经开始正在摸索更适合自己的方式。

    那么,你到目前为止坚持下来的习惯都有什么呢?认为“全都没坚持下来”的人也请仔细想一想。

    能坚持下来的习惯和坚持不下来的习惯之间究竟有什么区别呢?区别就在于“大脑能不能从中感觉到快乐”。

    学英语不快乐,玩手机快乐。减肥不快乐,吃甜点快乐。存钱不快乐,买东西快乐。

    快乐与否是决定能不能坚持下来的关键。“就这么简单吗?!”可能有人对此感到惊讶。但从大脑的机制来看,确实就是这么简单。从五感进入大脑的信息,都会由一个名为“杏仁核”的部位来判断“快乐”还是“不快乐”。

    如果“杏仁核”感到“快乐”(喜欢、高兴、激动等)”,就会主动接近。这被称为“接近反应”。
    如果“杏仁核”感到“不快乐”(讨厌、无聊、悲伤、气愤等)”,则会选择敬而远之。这被称为“回避反应”。

    所以,做喜欢的事情能坚持下来,做不喜欢的事情则坚持不下来。人类只能坚持自己喜欢的事情。


    而绝大多数人都认为“做这件事是正确的,所以必须坚持”。

    不玩手机、认真学习是正确的。少吃甜食、健康饮食是正确的。不乱花钱、适度存款是正确的。

    正是这种思考方式,让我们坚持做正确的事。

    但是,我们的大脑不会因为正确而坚持。如果没有能够刺激大脑的感情,不管是多么正确的事情,大脑都会自主地产生回避反应。你之所以无法坚持习惯的原因就在于此。

    所以,想把习惯坚持下去的关键,不是强迫自己做正确的事,而是努力让做正确的事变得快乐。

    但很多人并不知道自己的大脑也能够对“快乐”和“不快乐”做出反应,所以对“就算痛苦,也要靠毅力和干劲坚持下去”的想法深信不疑。

    看来,我学习英语光用热情是不够的,如果把学习英语当成一个特别想实现的愿望,每当学习英语时就总能让大脑兴奋起来。不能对“就算痛苦,也要靠毅力和干劲坚持下去”的想法深信不疑。

    而在认识到自己的行动会受“喜欢”和“讨厌”的感情影响之后,我们就能找到养成习惯的突破口。

    我们果然被习惯操控了---人类的感情被“过去的数据”控制了

    那么“杏仁核”判断“快乐”和“不快乐”的基准是什么呢?基准是“与过去的感情相配套的记忆”。即便是同样的工作,对于拥有不同记忆的人,大脑做出的判断也截然不同。

    对于过去做这项工作不顺利的人,“杏仁核”会根据这段记忆做出“不快乐”的判断。于是这个人就会因为“讨厌”和“痛苦”的感情而“不愿意做”这项工作,也就是所谓“回避反应”。

    而过去做这个工作很顺利的人,“杏仁核”则会根据这个数据做出“快乐”的判断。于是这个人就会因为“高兴”和“有趣”的感情而“愿意做”这项工作,也就是所谓“接近反应”。

    总之,有人认为我们的大脑一天要对“快乐”和“不快乐”进行7万次的判断,还有人认为是12万次,但不管哪一种都是非常庞大的数字。由此可见,感情确实对我们的行动有着重要的影响。

    人类大脑还有一个特点,那就是“更容易记住负面的感情”。所以在我们的大脑中,关于不顺利的数据要比顺利的数据多得多。

    结果我们在制定工作和学习目标时,会根据过去的记忆产生“做不到”“不可能”的想法,会选择放弃,也会因为恐惧和不安而畏缩不前。

    对于目标不明确的学生,真正的难题不是成为xxx的想法,而是产生“我要去xxx读大学”的想法。

    我们人类拥有优秀的记忆力,所以感情总是会受到过去的数据的影响。过去的记忆决定感情,感情决定行动。而行动的不断积累,就会变成习惯。

    为什么改不掉坏习惯?---想减肥的话就不要吃甜食

    人类的情感和行动看似非常复杂,但实际上只有“接近”和“回避”两种。而将关注点放在反应模式上之后,就可以很明显地区分出“擅长的人”和“不擅长的人”。

    两者之间的区别是:

    擅长的人会接近有必要的东西,回避没必要的东西;不擅长的人则会回避有必要的东西,接近没必要的东西。

    比如,学英语就必须有词典,将词典放在随身的背包里,(当然,目前有点读笔可替代)以便随时拿出来学习。---这就是“接近有必要的东西”。

    学英语必须携带词典,却将词典放在桌子的一角---这就是“回避有必要的东西”。

    减肥必须控制甜食的摄入量,去购买时远离卖甜食的货架---这就是“回避没必要的东西”。

    要想改掉坏习惯,养成好习惯,就必须有意识地将自己的反应模式切换为“接近有必要的东西,回避没必要的东西”。

    究竟是什么在阻碍我们养成习惯---选择“轻松”还是“充实”是人生的分水岭

    追求安乐的人,其思考模式往往是这样的:

    ·怕麻烦

    ·害怕承担责任

    ·不愿尝试新事物

    结果,这样的人就会将如下的行动模式习惯化:

    ·将责任转嫁给他人

    ·没有指示就不会行动

    ·处理问题不及时,工作迟迟得不到改善和提高

    由此可见,追求安乐的人秉持的是“依赖型”的人生态度。他们认为“就算自己不做也有人帮我做”“做不到就是别人的错”,从来不会自己思考和行动。

    追求充实的人,则是如下的思考模式:

    ·只要能达成目标,不管多麻烦都会去做

    ·主动承担责任

    ·渴望尝试新事物

    这样的人会将如下的行动模式习惯化:

    ·自己承担责任

    ·就算没有指示也会自己思考采取行动

    ·及时处理问题,不断使用工作得到改善和提高

    由此可见,追求充实的人秉持的是“自立型”的人生态度。所谓“自立”,指的是不管处于怎样的环境和条件下,都能够最大限度地发挥自己的能力,开拓出前进的道路。它与依赖他人的生存方式完全相反。

    阿信的人生就是如此,即使生活在最卑微处,也从不依靠别人,硬生生开辟出自己的天地,不但养活了孩子和自己,也迎来了从佐贺找到伊势的龙三。


    习惯=决心的坚定度×重复的次数---只要明白了原理,就能养成习惯

    要想养成习惯,必须有意识地重复做同一件事。但前提必须是“自己想要这样做”,否则很难坚持下来。也就是说,决心的坚定度越高,养成习惯的成功率就越高。

    当然,这只是迈出了养成习惯的第一步,要想把习惯坚持下来,必须提高决心的坚定度,其秘决在于,想象一下“当实现目标时,谁会对此感到喜悦”。因为人类在努力的时候,都需要一种“自己被别人认可”的认同感。

    当你将“坚定的决心”与“不断重复”这两者结合在一起的时候,你就能够获得习惯这个宝贵的财富。

    这是今天的阅读分享,我是挹洗俏月,祝您周二愉快!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把需要养成的习惯变成快乐的习惯---坚持不下来的原因都有哪些?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qhqzil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