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闲暇,习惯性地就点开了微信刷朋友圈,刷到已经没有更新的之后,点开联系人那个按钮,竟然显示488位联系人,为什么这么多,我平时练习的不就那三五个人吗?脑海中黑人问号脸
第一次接触到微信是在高中毕业,买了人生中第一只智能手机。智能手机好像也是那个时候开始流行的。从诺基亚的按键机过渡到智能手机,我只是经历了一个高考,但却是信息时代跨越的一大步。放到今天,就算上个厕所的功夫也许更新换代也就发生了。
微信第一个好友是K,高中同学,以毒舌闻名,也是因为他的毒舌我们才成为好朋友的。在我被人误解的时候是他站出来帮我说话,也正是那时候我觉得这个秃头很适合成为朋友的。
第二个到第488个我也不知道谁是谁了。就像以前老师总是会问世界第一高峰是什么?大家都知道是珠穆朗玛峰,但是问第二第三高峰就鲜有人可以回答,这也间接成为了鼓励我们争第一的好例子。这好像和微信并没有什么联系,但是第一个总是让人印象深刻,不是吗?
平日里微信交流居多,除去家人对象几个好朋友,就是工作交集的人,再无其他。
我时常在想这其中有多少人也和我一样也有那么片刻想过把不联系的好友给删掉的冲动啊。
时间有时会让人对生活产生质疑的。那种曾经在一个空间下生活的人,之前无话不说,现在无话可说;之前形影不离,现在形单影只。有时候都会怀疑那些曾经一些走过的日子都被狗吃了吗。但是在你被需要的时候,效用价值也会出来。不去说那些可以被珍藏在心里的情感但也不可避免存在感是被“被需要”刷出来。
我是朋友圈狂魔,每周末都有想发朋友圈的欲望,我觉得那是我的私人地盘,一个可以分享喜怒哀乐的地方。不同于严肃的工作时间,我喜爱分享也渴望被分享。一次在和朋友聊天的时候突然聊到一个共同的好友,我们也竟无聊地去翻看她的朋友圈,发现只有我能看见她很多小情绪的动态,而在朋友眼里,这个我们共同认识的姑娘是一个没有动态的人。
是啊,科技的发达让我们的情感都可以分组可见啦,还有什么做不到呢?
随着朋友圈好友增多的同时我们多了太多的点赞之交,甚至只是浏览过就往下拉了,而我们日趋频繁地错过了想关心的那个人的动态。
慢慢地也会发现越来越少的人敢于在朋友圈发声啦,有时看似真性情的流露不知道屏蔽了几个交友圈才发出的这一段话。越来越多的戴着面具的交流,越来越来思前想后的犹豫不决。
我们在乎自己的朋友圈不会别人认同;我们在乎自己的朋友圈点赞不到几十个;我们在乎自己朋友圈下面评论交流不多;我们在乎太多太多,却忘了在乎自己的感受。分享得不到回应甚至开始在乎别人的声音也越来越质疑这样分享的必要性啦。
有人说不要去在乎别人的声音,自己想怎么做就怎么做;
有人说你在朋友圈炫耀的往往是你最缺失的;
我说不管别人怎么说,我表达我意愿的,我沟通我喜欢的,我过我渴望的日子。
愿大家不仅在朋友圈活的风生水起。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