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瑜伽是宗教吗?
问:请问老师瑜伽是宗教吗?
答:如果有人问你太极拳是宗教吗?你会怎么回答?大约百分之百的人会回答太极拳不是宗教。如果十年前有人问你瑜伽是宗教吗?大约至少有百分之九十五以上的人会回答不是宗教。孔子的教化算是儒家思想或是儒教?不管国内或国外可能有很多人都受到孔子的教化影响。宗教的定义是甚么?要如何判别是否为宗教?每个人对宗教的认定或看法并不相同,因此并没有一个绝对的标准。社会学者对宗教的看法也不尽相同,不过大致上有某些共识及看法。底下我举一些社会学者对宗教定义的共识及看法,供大家参考。被认定为「宗教」必须有五个必要条件,这五个必要条件必须是同时存在的,否则原则上就不能称之为宗教。这五个是
1. 创教的教主,或公认的教主,而部份教主更是具有神格化或佛化或造物主或已解脱者的特色
2. 特定的教义、经典、信仰和信念,也常与未来世、天堂或净土有关
3. 入教的仪式,如皈依、受洗、拜师和誓言或承诺等,且这类的仪式比较偏向身心灵的全部奉献或甚至牺牲
4. 与该宗教直接关系的戒律或法条,是信徒及组织所必须遵守的规定,如果不遵守则会被视为叛教和受到惩戒
5. 有特立的共同组织或团体,这些团体是具有代表性的,可以拟定该宗教组织的规章,如遇到相关的议题,那么该组织或团体所提出的看法是被视为非常重要的依据。
此外,还有三个宗教属性的特点,这些特点不是必要条件,也就是这些属性特点有时会出现在宗教的范畴里,但不是所有宗教或信徒都如此。其一是某种程度的排他性。例如,认为唯有该宗教的信仰才是正确的,其余都是外道或邪教,所以不准信徒接触其他的宗教或信仰,也不准信徒看其他宗教或信仰的经典和论述,甚至禁止信徒接触非该宗教的信仰者。其二是某种程度的教条性。教条的意思是指执守某一种教义、法条、仪式或看法,而不容许依照人事时空物的改变而改变,也不允许信徒提出质疑,甚至否定事实的科学或不容许逻辑性的思辨。其三是某种型态的或程度上的迷信。
依照上述这些要素,我们来看看太极拳和瑜伽是否为宗教?
首先我们来看太极拳。1. 太极拳没有创教的教主,但是有部份人认为张三丰是祖师。即便张三丰是教主,但他并不具备神格化的特质。2. 太极拳并没有绝对的经典或教义,但大部份太极拳的练习者会认为太极拳经和太极拳论是练习太极拳者的主要依据,并且以达到天人合一和融入太极或无极为其锻炼的最崇高目标。3. 练习太极拳并没有规定的入教仪式,但是有部分派别的师承是有规定要拜师,不过大部分太极拳的拜师仅止于学习上的拜师与宗教身心灵全部奉献的性质不同。4. 练习太极拳并没有直接关连的戒律或法条,但是有部分派别的师承是规定了一些进入该派别所应遵守的戒律或法条。除此之外,练习太极拳者所应遵守的注意事项,仅属于练拳与练功的法则,即若没有遵守也不会被视为叛教,也几乎不会受到惩戒。5. 太极拳并没宗教性的共同组织或团体但是有属于法律层面上的法人代表,如某某太极拳协会等。在其它的三个宗教属性特点方面,绝大部份的太极拳练习者没有明确的排他性,没有具体的教条性,也几乎不存在着迷信,但是存在着某些传说。据此,太极拳并没有完全符合宗教属性的五个必要条件,也不存在着三个宗教属性的特点,因此大部分的人不认为太极拳的属性是宗教。接着我们来看瑜伽。1. 自从一万五千多年前梨俱吠陀开始时,人类的文明也开始萌芽,人与人之间的往来,人与大自然之间的互动,人的生存之道和自我锻炼的种种方法,即汇集成今日所谓的「瑜伽」。因此严格来说,瑜伽并没有创教的教主,但是有几位是瑜伽练习者所崇拜的祖师。其一是在公元前五千年左右,于喜马拉雅山一带的伟大圣者希瓦(Śiva),他开始团结了人们而形成了所谓的人类社会,并教导人们身心灵的整体锻炼和强健社会之道,所以被许多人尊为瑜伽的导师,并且认为圣者希瓦是上帝的化现。其二是在公元前一千五百年左右,于印度弗林达瓦(vṛndāvana)一带的伟大圣者克里师那(Kṛṣṇa)。在摩诃婆罗多(mahābhārata)大战役中,他协助般度五子(Pāṇḍava)统一了大印度,并教导人们知识瑜伽、行动瑜伽、禅那瑜伽和虔诚瑜伽,所以也被许多人尊为瑜伽的导师,并且认为他也是上帝的化现(注1)。2. 瑜伽并没有绝对的经典或教义,但大部份瑜伽的练习者会认为圣者克里师那所开示的博伽梵歌(Bhagavad gītā)、帕坦佳利(Patañjali)所著的《瑜伽经》(Yoga Sūtra)和斯瓦特玛拉摩(Svātmārāma)所著的《哈达瑜伽之光》(Haṭha yoga pradīpikā)为瑜伽的最主要经典和教义,而其主要教义就是「瑜伽」,「瑜伽」的意思就是世界一家,天人合一和万有一体的精神。3. 从广泛性来说,练习瑜伽并没有规定的入教仪式,但是有部分瑜伽的派别是有规定要拜师或皈依。4. 依照《瑜伽经》和《哈达瑜伽之光》所述,瑜伽的锻炼者应遵守持戒(yama)与精进(niyama)的法则,藉由持戒与精进的遵行,可帮助瑜伽练习者行走在正确的道路上,并且快速前进。但是即若没有遵守,也不会被视为叛教,也几乎不会受到惩戒。不过有部分派别是规定了一些进入该派别所应遵守的戒律或法条。5. 绝大部分的瑜伽并没宗教性的共同组织或团体但是有属于法律层面上的法人代表,如某某瑜伽协会等。不过某些师承的瑜伽派别是有其共同的组织或团体。而在其它的三个宗教属性特点方面,若就广义的瑜伽来说,并没有明确的排他性,也没有具体的教条性,也几乎不存在着迷信,但是就某些师承的派别来说,可能存在着某些教条和迷信,不过大多没有明显的排他性。看了这些解说后,你觉得瑜伽是宗教吗?可能见仁见智各有不同的看法。如果就广义的层面来说,瑜伽是一种生活之道,是一种身心灵锻炼的方法,即便有上帝(Īśvara)的信仰,而这个上帝其实与佛教《心经》的观自在(Īśvara)是同一个梵文字,不管你怎么看,瑜伽确实是一个人人皆可修持且获益的途径,况且不影响你个人原有的宗教信仰,只要不那么严肃看待,那么它就像太极拳一样,有助于身心灵的进步和和谐社会的建立。
四书的《中庸》上说:「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如果你人生的目标是自我身心灵的成长,是世界一家,天人合一和万有一体的精神,那么这就是「率性之谓道」,若能基于此精神来观照所有的宗教或派别或学说,我们的视野将更宽广。凡是有助于全体人类摆脱冲突,建立更加团结和谐进步的社会的宗教或派别或学说都可以正面视之,并加以研修,这就是「修道之谓教」。而在四书的《大学》上也说:「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新民,在止于至善」,人生最崇高的目标是回复自性本来的光明,以及净化由心所生的种种念头和身体,还有由心所创造出来的宇宙世界和社会(注2),以达到最高和谐合一之境。从这里可以看到,中国哲学告诉我们与「道」合一的复性初,就是本性或自性的圆满,而「教」是一种教化或法门,「教」是方便法,不是最重要的重点,凡是可以帮助我们达到与「道」合一的正「教」或教化或法门都是可以研修的,因此「瑜伽是否为宗教」是可以为一个议题,但是身为实际锻炼者,所在乎的应是自己有否踏实的锻炼和服务社会。至于孔子的教化要算是儒家思想或是儒教?也留给大家自行去审思。以上所述仅供参考。
注1:在印度或在全世界,并没有一个名为「瑜伽」的宗教,或许瑜伽基本上是「有神论」的信仰,但是这个观念是可以从更广大的角度来看,比如说,有为数不少的人认为圣者希瓦是上帝的化现,而圣者克里师那就是圣者希瓦转世,且佛陀是克里师那转世,更有些人还深信主耶稣是佛陀转世,因为在人们的心中,他们都代表上帝,也代表真理的化现。在中国的传统概念里,「上帝」一词并不是那么的明确,人们把至高的本体称为「道」或「天」,而最高的主宰简称为「帝」,因此天人合一,融入于道,或达到与道合一的化境,就是人生最高的目标,此目标也是瑜伽的最高目标,或许各宗教或派别所使用的名称与表述有所不同,但笔者相信天人合一,融入于道,或达到与道合一的化境应该是所有宗教的最主要精神。
注2:在许多哲学派别里,都认为宇宙和社会都是由一念所生。
Namasakr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