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人有一百块,买得起可乐雪碧,他说自己喜欢喝矿泉水,那就是真的。
一个人只有一块,只买得起矿泉水,他说他就喜欢喝矿泉水,你信?
若你给他瓶可乐,他没准喝的比谁都带劲儿。
各国变法,无不从流血而成,今中国未闻有因变法而流血者,此国之所以不昌。
谭嗣同:有之,请从嗣同始。
某某人:有之,请从嗣同始。
有人尊老爱幼,便有人倚老卖老。
2014年9月,郑州市一名老人因公交车上要小伙子让座位未果,怒扇小伙子4耳光,结果该老人却因过度激动导致心脏病复发,突然晕倒猝死在公交车上。
好好一种美德,如今却成了要命的枷锁。
过去的文学作品中,
作家们最爱用“夜不闭户”,“路不拾遗”来形容民风淳朴。
竭力将穷苦善良和劳动人民挂钩。
并且像是为了要证明只要你穷苦了就必定具有美德似的。
文章最后还定要再给你的美德划个成分,扣个帽子,
畜生样的分成三六九等以示阶级的存在及优越性。
但现实中,无论报纸新闻,还是街头巷尾真的让我们看到了“美德”的存在吗?
农民工进了地铁后席地坐下,眼看着有空位也不肯坐,大家纷纷赞扬他们有修养;
穷人家的姐姐早早退学打工,赚钱给弟弟上学,被称为“穷人的孩子早当家”;
民办教师在偏远地区带着一群穿得破破烂烂的孩子念书,
有些媒体却对“乡下细路无书读,学校烂到塌落地”的现实视若无睹,
一个劲儿地表彰他的奉献精神,感叹贫困地区教育事业在有志青年的支援下大有希望。
可悲的是面对这一大堆突如其来的廉价的 “美德”时,
当事人却总会双眼噙泪满怀激动:
“这是我应该做的!”
这话怎么听怎么像是赵太爷赏给阿Q的那一记响亮耳光。
电影《驴得水》里,孙校长一行人为了实现自己口中的理想
竭尽全力丧心病狂的将一切现实的不堪都粉饰成冠冕堂皇。
这不由让人感叹
人性竟是如此脆弱,
能不为恶便已是艰难。
岂敢再妄谈美德?
这部电影我非常喜欢,但却绝不会再看第二遍。
因为我怕,
我怕里面的人原来都长着一张我最熟悉的脸。
或许将来某一天,我们会突然发现
原来自己过去引以自豪的“美德”并没有想象中的那样高尚
原来那些自以为是的“美德”真的就只是我们用来掩耳盗铃的遮羞布
而已。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