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有十天就过春节了,忙了一年,该做的工作都已做完,终于可以提前几天放假了。空下来,我想把过去一年做过的事情都好好总结一下。这样好给来年一个参考,也可以更好地规划2020年。
过去一年虽然有很多遗憾让人沮丧不已,但也有收获让我感慨万千。
翻看过去一年的投资理财记录,对比各种数据,我对理财又有了很多新的感悟。总的来说如果你想在投资理财上有所建树,你一定要学会主动出击,寻找赢的机会。
去年,我的主要投资方式是基金定投,也小玩了一把股票。因为去年刚结束全职妈妈的工作,投身职场,需要更多精力去适应去学习,有空闲时间还要忙活两个孩子,所以我的空余时间真的很少。
基金定投最大的特点,不就是花最少的时间,赚取更大的投资收益么?能躺着赚钱,谁愿费那个劲儿呢?所以基金定投就成了我最爱的投资方式。这种感觉在小玩了一把股票之后,深有体会。
而且基金定投是分散投入,平摊风险的,这对于新手来说是个不错的投资模式。即使试错失败了,也不会肉疼。正是这个原因,我才愿意每个月把所有的工资拿来投资,连买东西的欲望都没有了。
其实具体来说,我从前年就已经开始基金定投了。那时刚开始,对基金定投一点都不懂。每月只知道往里面投钱,只当是存钱了,并没管它。谁知道大盘行情不好,投了8000块钱还赔了1000块。虽然伤心,但想着要投资好多年呢,以后总能赚回来的。
让人安慰的是2019年的春节过后,这只基金就开始飞起了,不光填补了亏空,还净赚3000。尝到甜头以后,我对这种投资理财方式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开始认真研究基金定投的方法。
我设置了两个账户,分别用两种投资模式来操作。第一个账户是一个被动型的账户,每月保持账户有充足的钱,定期从里面扣款定投就可以。
第二个账户是一个主动型账户,遇到基金大跌的时候我必定会加仓。如果基金涨势达到心理预期的话,我会赎回,然后再定投。
第二个账户上的钱,我也会转出四分之一拿来玩股票。因为钱少,所以并没有投资压力。有时也会在看好行情的情况下贷款投资,但是这种方式我不推荐。今年贷款的钱操作没多久,行情就开始下跌,吓得我赶紧退出。这样一来,根本没赚到钱。
我在买基金的同时,一直炒股的老公也拿出一部分钱转战基金领域。大概是一直炒一直赔的他,也看到了基金的优势。但是他买基金的思维还是炒股的思维,喜欢寻找暂时表现不太抢眼的潜力基,快进快出。
这种用炒股的思维来买基金根本不对。首先他喜欢炒短线,买个那样的基金,好多一段时间都不大可能看到基金有什么好的表现的。一旦基金不行,他就会折本退出。这种做法损失钱是小事,失去的时间成本真是无法弥补的,而基金靠的就是时间效益。
而我操作的过程中所选基金基本都是排行榜比较靠前,而且长期盘踞排行榜前列的基金。这种类型的基金收益比较高,也比较稳定。我想钱比较少的情况下,赚个当下是最好的策略吧?
我和老公几番对战下来,他都没比过我。我问他为啥选排行那么靠后的,他说逢低买进,以后会涨起来的。我又问他涨起来要到猴年马月了吧?他说不赔就行。我说投资以这种防卫心理来操作,没一点狼子野心,怎么赚钱?他打哈哈,差不多就行了。搞了一年,我老公基本没赚什么钱。年底了,他说以后把钱都交给我打理。
我的另一个被动型账户也好不到哪去,收益率是主动型账户的三分之一。虽然另一个主动型账户有时会提醒我有追涨杀跌的行为,但我觉得买基金真的不能太被动了。放任自流的投资方式,我已经用大半年的时间来验证这种方式是错误的。
今年盈利虽然不是非常多,但作为新手来说,达到我预期的目标,收益率也远超我当初的设定值,我已经很知足了。而且我用主动型的投资模式管理了老妈的账户,平均每月帮她多赚六七百,我觉得我也算是用老妈能接受的方式献孝心了。
这一年的投资,弥补了我大龄新人重新入职场的心理尴尬,也为自己人到中年岌岌可危的安全感夯实了一些经济基础,给自己一些生活的希望。
新的一年,我希望自己能用不同的投资方式,验证更多的投资假设,研究不同的投资领域的特点。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