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之宝贵,无所可以及。用金钱来衡量,只会是无意义。人文思想、劳动生产、价值观等等,均离不开“生命”这个简单却又庞大而复杂的概念。好比经济价值,脱离了生命体,都会毫无意义。生命是时间与环境的完美结晶,用“无价”来形容都不合适的。生活是生存的高级形式,而两者皆以生命作为基础。
好好活着,是作为一个人的根本的责任。用自己微薄的力量创造出尽多的成果,来开发人类的能力潜质并有益于整个社会,是我们活着的普遍意义,毕竟人与社会的关系密不可分。
可是,在生命如此重要且来之不易的前提下,也有不少人“半途而废”。生活的不快、探索的失败、情感的挫折、事业的重压等,加之心灵的脆弱,鲜活的生命便可因此消亡,或者偶得半生残命。一条鲜活的生命可以在如此简单的某种动作之后结束,导致与生俱来的生的责任也顿然消失。自愿地选择放弃,那是懦弱;非自愿地选择放弃,那是遗憾。无论何种的选择,都会让人觉得这是不负责任的表现。
生命,对不起!或许至此,我们是否应该问一问自己:我好好活了吗?我努力生活了吗?向生命道歉吧,在自己反省过去的时候,也想想未来该要怎样好好地继续下去。不要轻易谈放弃,不要随便说逃避,这个世界的精彩太多,还有许许多多的神奇和美丽等待揭晓。
陶潜东篱采菊,李白辞官游历,同样是选择生命之路。贝多芬﹑海伦·凯勒不也是向命运抗衡的强者吗?张海迪、史铁生在身体并不完美的情形下,也在用思考的力量去感染社会。与其去死,与其祸害他人,还不如好好利用时间去做有意义的事情,以填补无意义的虚度。哪怕活不下去,也请勇敢地向死而生,面朝大海,看着正义和阳光。诗人汪国真在《热爱生命》里说:我不去想未来是平坦还是泥泞/只要热爱生命/一切,都在意料之中。
众所周知,一只蝉虫的生命仅有短短几天。但就在这短短的时间内,它做了太多的事情:它要尽快从地下钻出,努力爬上大树,还得提防着天敌,然后忙着长大,之后开始交配、繁殖、产卵,最后慢慢死去。它被蚂蚁搬入巢穴,或从树干上掉下来与泥土融合,给树木提供养料。最值得敬畏的,是它在活着的时候,总在不停的鸣叫。那仿佛尽自己所能,想在生的时候唱尽对生命的热爱和崇拜。
面对蝉虫、蜉蝣等一类所谓“朝生暮死”的小虫,作为高等动物的人类又有怎样的启示呢?夏日的蝉鸣,或许也是我们生命中的晨钟暮鼓吧。
【关注“翙尘思考录”:专注绘画创作与成长的思考,帮助你找到真实的自我,明白人生该做的事。】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