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题目是从“为你读诗”那里偷来的,原本计划的题目是“混沌是常态”。一看这两个题目,就大概猜得出我这两日的状态。
今日仍然处于混沌中,老是想有帮他人做课题的冲动。一个深受“圣母心”毒害的人,在某些时候就应该警惕重蹈覆辙。有多大能量做多大的事情,不要给自己加戏,不要给自己添乱。
不知道跟妈妈说什么发生了分歧,我竟然没有觉察到自己在使用反问句。直到看到妈妈脸上诧异的神色,我才知道自己说话的语气少了平常的柔和,多了愤愤不平。看来我的定力是不够的,把不该带的某些情绪不由自主地带回了家,带给了自己最亲近的人。
晚饭后陪着妈妈走了一个小时,顺便还买了一点小菜。妈妈随口讲别人的故事,我指着路边开得正盛的水仙花说:“花儿们只管开,才不管有没有人欣赏。日子只管自己过,不用去做别人的功课。”其实这话是说给自己的听的。有觉察就会有调整,我跟妈妈的关系恢复了日常的亲密。
晚上,以前带毕业的一位家长发了两首歌给我,说是专门为我写的。听着歌声,回想和那一帮孩子在一起的点点滴滴,湿了眼眶。我都那么久没有教那些孩子了,还有家长惦记着为我写歌,这是何等真挚的情感。做老师能够得到这样的宠爱,怎么可能不幸福呢?
今天看完了赫尔曼 黑塞的代表作《德米安:彷徨少年时》,小说讲述了主人公埃米尔·辛克莱尔从少年到成年过程中精神和心理的成长历程。该作品利用大量的心理描写和象征主义手法,写出了一个少年成长中探索自我的历程中的矛盾与挣扎,同时探讨了关于自我认知、自由意志、善恶对立等哲学问题。如果早几年看到这部小说,我相信自己一定会对儿子的青春期有更深刻的理解,给到他更多的成长支持。准备再看一下黑塞的其他作品,对这位作者及其作品形成更丰富的理解。
一篇论文改了一半,改不动了。先放一放。
今日《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共读按照正常的节奏开展,有共读音频的发布,有几位伙伴主动分享读书笔记。明天上午,我要再次给出自己的阅读理解。
这样的一天,是无数个正常日子中的一天。晚上看到“为你读诗”的题目《做人没必要太正常,最重要的是开心》,心头一动。即使是暑假,我也安排得紧紧巴巴,不允许自己浪费时光。我似乎追求的是就是“太”正常的生活,以至于忘记了开心。尤其是这两日,沉重取代了轻盈,焦灼取代了从容,想笑一笑,怎么也笑不起来。
别人放屁才笑,
看到有人装模作样才笑,
镜子打破了
碎成三百六十五块笑脸,
你笑着说累,
笑着说哭,
笑着跋涉,
笑着回忆,
有时,你仰天大笑,
挖个洞,把笑埋进土里,
到春天,种子发芽,
长成一棵大树,
像座高高的钟楼,
风来了,
满树都响着
哈!哈!哈!哈!
——黄永玉《笑》
这是一个多么有趣的诗人写出的多么有趣的诗歌。我也要仰天大笑一回,去应和那满树的“哈!哈!哈!”用笑声赶走那些沉重,丢掉那些焦灼。做人不必太正常,除非那样让人开心。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