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作对我来说是一个秘密,家人不知,单位不晓。
在家里,尽量拖到家人都睡觉了,自己再写文,幸好家里有足够的房间让自己独处,所以,我尽量深夜一气呵成。
在单位,我的工作杂事比较多,又没有什么规律,有时刚刚进入写作状态,就会有人敲门,需要解决各种事宜,状态就一下关闭,马上切换工作状态。
之所以保密,我觉得自己还不算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写作者,读得书也没大家多,见识也没有大家广博,我写东西就是凭着自己对生活,对自己所读作品的肤浅感悟,还没有那么正统和专业,因此“卡文”这么专业的词我不知道自己能不能理解好,是不是就是写不下去了,没有思路了?
写作之初
去年三月起,刚进简书,假如自己觉得有感悟有思路有灵感就一定写,必须写,不吐不快,哪怕是一夜不睡觉,一天不吃饭我都会写,估计是最初的热情,抑或是因为自己只顾埋头写,考虑的少,所以感觉自己凭着一股傻气,一股呆气,自顾自去写,随心所欲,几乎不卡,只要想写,一步到位。
被月儿伯乐指点过之后,知道了写作要注意的东西很多。比如开篇啊,有个别人物在文中存在,但是自己没塑造好,还有语言问题呀,后来自己在写文时就思考的多了,思考多以后构思就会更严密,没想好的人物先放着,先把自己清楚的或者说主人公的线索安排好,再写次要人物或者其他人物时感觉来了,就赶紧衔接好,好像只慢了一些,但还不叫卡。
随它卡去
如果非要用“卡文”这个词,我有个很干脆的做法,就是弃稿。
我目前也写不出长篇,估计以后也写不出,所以一旦卡就觉得思路不通,既然写不下去,就放放,放几天,找一个寂静的晚上,梳理一下还是梳理不好,就弃稿,尽管不忍心,毕竟每一个字都是自己辛苦敲出的,敝帚自珍。可是文章毕竟要让它有意义,不能自嗨自恋,我就把弃稿放在私密保存里,期待某天能把它继续写下去,我以前私密文章一篇也没有,现在有一百多篇,它们都像我养得小精灵,只是停止了生长,我暂时没有灵感去滋养它们,我盼望有一天我能赋予它们灵魂,让它们鲜活起来。事实证明,弃稿的文章真的几乎很少再有生命力,目前自己没有一篇弃稿复活。
重头梳理和捕获灵感
在被老师精心指导后,自己对写作的感觉也日趋成熟,反倒不敢放开胆子去写了,没有最初那种横冲直撞的勇气,怀了一些谦卑,多了几分严谨,一想到月儿老师熬夜看自己的稿子,还能看到自己有错别字和文法错误,一想到大家都在不断进步,超越自我,我就不敢轻易下笔,所以下笔之前自己要构思好,线索清楚了,人物鲜明了才去下笔。中途有不合适的就放放,每一次写都从开头看看,也很防卡。
记得那篇《夕阳别落下》,在吃饭时有了一些灵感,同事和我说话我竟然没听到,不敢去办公室,怕有人找我,赶紧跑到床上去写,事后和同事说我肚子不舒服,因为心中有它,就一直在想它,有时候眼睛看着树叶在风中抖动,看见飞机从天空掠过,看见孩子们无邪的眸子里那份狡黠,有时听到歌曲的旋律或歌词,我捕获了一些灵感,我把它们写在纸上,“思之思之,神鬼通之。”很久之前父亲的告诫很管用,多思考。
我喜欢在安静的环境里写作,整块的时间对我非常重要,因此我一旦开始,就得几个小时,可是现实生活中,只有晚上。
最近单位任务重,自己心里有些焦虑,状态有些失衡,思路有些模糊,这次应该是思路卡了,思路卡了,文从哪里来呢?
我就看书,听书,努力从其他作家的作品汲取一些养分,过去的经典作品,是很有价值,但时代不同,环境不同,作者背景和个人阅历不同,立意自然就会不同,不能见山就是山。我想调整好自己状态很关键。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