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完《驴得水》,真是应了那句话:“讲个笑话,你可别哭。” 这个笑话,严肃的让人难过,荒诞情节中的残酷讽刺,人性阴暗面的残忍丑陋,让我好想隔空打几拳,骂几句,释放一下我心中那份无力感。
影片所营造出的喜剧效果主要来自人物的委曲求全。编导特别以剧中人物的窘态来搔观众的痒处,其中的讽刺与控诉方式虽不断给人制造欢笑,但却让人感到心底发痛,发苦,处处透出辛酸和无可奈何。制度、教育、知识分子……真是足足的讽刺与残忍。让人一边笑,一边难过的想哭。
民国时期的一个乡村学校,由于严重缺水,校长将一头驴虚报成英语老师,来为学校挑水。面临上级的检查,大家决定让一个铁匠来冒充这个叫“驴得水”的英语老师。但是上级却对这位“驴”老师刨根问底。眼看事情要败露,大家只能用更多的谎言去弥补。于是,事件的发展越来越超乎校长和老师们的预料。
这是一出在直露露的嬉笑怒骂中讽刺了现状的荒诞的悲喜剧。这个特别的题材在青年编导周申和刘露的精心编排下,通过干净利落的叙事节奏和情节转换,用喜剧的形式,进行严肃的探讨。两位主创最开始其实写的就是一个电影剧本,但无奈制作一部电影的成本实在太高,于是就先做成了一部话剧。结果话剧版的《驴得水》口碑和票房都好得不得了,真是爆棚话剧市场,如今有了电影版。
几位主演真心不错,每一个都让人印象深刻,从外形到演技都给人惊喜,演员真应该有演技有特型才够味道,漂亮和帅酷那是留给明星偶像的修饰词,明星偶像和演员是两个职业。尤其是饰演“张一曼”的女演员任素汐,她饰演的角色真是让人狠狠心疼一把,信仰丧失之后被残忍毁灭的痛,何其无奈,何其无辜。之前有人形容这个角色是“史上最清纯的荡妇”,那场“蒜皮飘雨”的戏真是美!
剧中的张一曼并不是传统意义上温柔善良的好姑娘——远远不是。她荤话频出,为自己的身体做主,在这偏远的小地方教书只是贪图没人管她——她就是传说中的那种“来这人间一趟只想快乐的玩耍”的人。固然有点不负责任,但是却没有真正亏欠任何人。甚至可以说,她是剧中最善良而淡泊物欲的。需要她的时候,她来睡服别人;要捐钱,她第一个捐;铜匠的老婆找上门逼问是谁睡了自己老公,她没有第一时间承认的原因也只是——我承认没关系,只是铜匠不希望我站出来承认。张一曼看似随便的外表下,是坦荡真诚独立自我的灵魂。
然而这种女性主义即使在当代也难免受到非议,更何况在那个年代。如果说张一曼坦荡地简直像个男人,那与她形成对比的是真正的男人们。高级的喜剧的内核一定是悲伤的,悲剧就是把美好的东西毁灭给人看——张一曼的身上最充分体现了这两句话。两个号称爱她的男人,在后面联合起来毁灭了她,只因为她没有回应他们的爱。
这部电影的主流观众是知识分子无疑,然而它对知识分子的讽刺,可以说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除了张一曼和年幼的佳佳,剧中的知识分子集体溃败,跪倒在权力、金钱以及似是而非的理想之下。学校大门的墙上有一句话:“学做人,学做事。” 没有道德的教育,只有知识的教育,没有先学做人,只是学做事,最后人只能因为有知识而在行恶时增添更多的力量,有才无德是坏人啊。
剧中有两处明显表现对教育的讽刺。第一处是开头,裴魁山和周铁男闲聊,说“需要教育的哪是农民。”二是在学了知识的铜匠化为恶鬼归来,将众人踩在脚下之时,佳佳在门外一边烧纸一边哭着说:“是我错了,是我把人教坏了。”
是佳佳把人教坏了吗?显然不是。学习知识不能改变人的本性。知识仅仅是让智者了解世界,让善者了解自己,让恶人找到为恶的工具。铜匠也许本来就恶劣,然而原本危害有限,现在有了知识如虎添翼。这显然是导演对于教育的意义的一种思考和质疑。没有与道德相结合的教育,是一个伪命题。知识的意义如果只是用来对强权更好的谄媚、在下跪时找借口自我安慰、在粉饰太平时更加舌灿莲花,那么获取知识最多的人,也不难成为祸国殃民的罪魁。
喜剧的美绝不仅仅在于引入发笑,而是应该具有更深的力量映照现实让人思考,这才是喜剧的价值!
![](https://img.haomeiwen.com/i6593972/4f3c424e665c360b.jpg)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