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听无声讲座,得一百满分

听无声讲座,得一百满分

作者: 行吟斯基 | 来源:发表于2019-12-30 16:22 被阅读0次
    听无声讲座,得一百满分

    怎么,71.52分,还是个不合格?

    一恼怒,就赌了气——继续打开课程选择,再选七八个讲座,《争做四有好老师》,《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继续学下去,弄他个100分。一百分总归是让人满意的。干啥得了一百分都会让人中了头彩。小小学霸都是这么培养起来的啊。

    听无声讲座,得一百满分

    更何况,我可以关了喇叭,让那平台上的讲座继续进行。你讲你的,只要给我把学习时间计算上。嗯,很对,“本次学习时间”的读秒数一直在跳,红色数据在增加。这就放心了——我的分数也在增加。你看,“累计学习”那儿,咱已经有了39分钟的成果。同时我在干自己的——继续读一本奥登诗集。已经看了两篇木心的散文。写在书页空白上的一首诗,正在冒出好句子。

    那天王主任已经通知了:大家加油学呀!2019年的教师培训网络研修项目,我校还有十一个人没有开动!

    我是十一分之一。截止日期正在来到。我不能没有成绩。这牵涉到考核。我天马行空。大概就是渥洼池边的汗血野马。我戴着笼头。我披着鞍鞯。我知道长鞭在哪儿挥舞。我还想升级——升他个正高级二档。谁叫我去年年底还弄了一块儿国家级教学成果的勋章呢?谁叫我天生是一个贪婪养大的动物呢?谁叫钱那个东西五千年来一直有诱惑力呢?对,一碗臊面吃饱了,跟一顿一百二十道菜的满汉全席吃饱了,都算是饱了。当然,念叨“此心安处是故乡”,浪漫富有诗意。可是,然而,能升上更高的档,不光此心安,还能脸上有光彩。你不要拿我淡泊的主张向我露出反讽的微笑。我也有刻薄的话等着你:老是宣称一切都看开了,一缕阳光里边儿也有一碗鸡汤,可你干嘛还向我打听——弄个省级课题算不算业绩?你也有你的升档欲望啊。学成文武艺,卖给帝王家。你吃什么饭?干嘛一提庸俗就要到我这儿讨个说法?我从不批发清高。我期待拿一张揉皱的票子,写出最好的诗歌。指不定能写成莎士比亚。在今天当一个莎士比亚,那可了不得。一定诺奖。一定裘马扬扬。

    好啦,不管别人啦。没什么好辩护的。反正我想拿100分。这会儿就是有这么点儿小小的冲动。

    这会儿,也有点可笑自己——二十天前王主任通知我们学习,正抱着一本钱钟书,刚刚得了点趣,有些儿顾盼自雄踌躇满志——我不要那个无聊分数总可以吧?车到山前必有路。账多了不愁,虱子多了不痒,怎么说,也还有二十多天!

    一周前,王主任开始传捷报:各位真棒!我校已经有150人获得合格分。

    那时候一个老的教学设计刚刚修改出一点儿名堂。又有新领悟——在提问环节上再多一个铺垫,那个关键词儿就完全化开了呀,一片好文章有这么一个锁孔,所有的少年都会手里捏一把原配钥匙,自己进入宝库了。有了这点值得和骄傲,还弄什么继续教育?自己已经在日常好好教育了自己。我的自我教育正在继续。可谁来证明呢?高一高二高三的学生都不能证明。上了一节好课,下了课的那点儿愉悦不能证明。上了网,刷了题,弄了70分,就可以证明了。我们的历史证明了我们一直在这样证明。我们的历史早就证明了自己证明了自己不算数。连陶渊明都期待皇家的昭明太子的《文选》来证明。柳永自我解嘲说:奉旨填词。你去花街柳巷填就是了,千娇百媚的扬州知己越中红颜多的是。可你还要宣告自己奉旨。对的,那个靠码字儿在什么工程奖上获了奖的家伙牛逼哄哄的脸上不一直写着奉旨两个字吗?也许你的教学设计前面儿写上这两个字儿,你的马蹄就会踩着十里春风得得得震天响吧?所以你的心底里一阵子一股劲儿冲上来:100分?100分!

    三天前,通告更紧了,王主任百般客气,千般委婉,直接点了我:开始学吧,尊敬的您。就剩你们几个啦。

    我知道剩下的都是谁:老家伙,职称高的,再升不升都无所谓的。有点儿这么个那么个资历的。别人不好意思批评的。其实毛病多多的。已经对毛病不痛不痒的。已经对荣耀也不痛不痒的。说难听一点儿都是开水锅面前的死猪。我可不想当死猪。我要尖叫一声:哇,好烫!然后让自己用十八岁的姿势跳起来。

    冲着这点儿自我反省,我跳了起来。可是我已经患上拖延症啦,重病沉疴三四年了,老病油子自己吃药——还有十天呐,那个讲座。下星期才交稿,那个专栏。这个月月底才用得着买票,不就一节观摩课吗?再读一首兰波或者余秀华。布洛茨基的散文真不错,这一篇看完了,明天上午一鼓作气。梭罗的《种豆》跟陶渊明的种豆有点儿像,稳稳坐住了再琢磨一遍吧。可今天上午,有两件事不得不做。这套模拟卷必须一个字一个字认真看完。最糟糕的事儿来了——这套模拟卷上黄庭坚这首诗,跟学生一讲就出了感觉,必须痛痛快快写一篇赏析……

    三耗两拖,延宕,再延宕,又发现了赫尔岑的《往事与随想》,曾经读了好几回没有读下去。今天打开第一页就有感觉。欣喜的阅读。多么好!管它天荒地老,先读十页再说。

    可王主任在那儿告诫。发来了细心的上网介绍——登录,密码,得分方式。那个蓝色的网址一点就可以到达研修平台。清高是你一个人的事儿。研修学习是一个单位的事儿。仰天大笑出门去,好的,先出去再说。你赖在办公室里,那好,继续教育吧。

    听无声讲座,得一百满分

    好,可以妥协。先不写那首诗。虽然读了于坚的诗学思想随笔很有感触,尽管刚才那节课又上出了点感觉,一篇小散文正在酝酿过程中,尽管刘再复的文学十八颖悟很吸引人,我还是要先登上这个研修平台——“师德师风”的研修,70分的合格分数。提交一个“学习心得”,可获十分。提交三个可以拿到满分30分。这方便——以前写博客写了好多教育小随笔呢,随便粘贴一个就够数。我的那个教育随笔集早就打成一个文件包了——《随笔:与教育沾点边儿》。本来应该是一本著作。想一想,不费那个劲出版了。可这些题目多好啊——《抱一堆本子胡思乱想》《半只馒头一堂课》《该不该讨伐家教?》《当学生在课堂上睡觉的时候怎么办?》《孩子,请大声讲话》《给2014年的全国高考作文题打80分》《该不该讨伐家教?》……,哇,我还写过这么多有意思的东西。这一篇,文笔真够犀利。那时候思想敏锐。那时候北京有个出版社的编辑看了这些文稿,蠢蠢欲动:我老在想啊,霍老师的文章——原来这个问题还可以这么想!可他是个小编辑。他说了不算。主编辑和市场说了才算——如果不能大卖怎么办?这些文章就石沉大海了。现在我打开大海,想随便粘贴一篇给自己凑分数。我的小文章又迷住了我自己——再读读吧,文章总是自己的好。为自己的才华得意。有点儿警惕了——我还能保持住这种敏锐与文笔的灵巧吗?

    好啦,30分凑够。

    发一个帖子或者回复,发起一个讨论,发够三个,就可以凑20分。该讨论什么?“做一个有师德的老师”?师德是嘴说出来的吗?师德是文章写出来的吗?那时候去西北师大讲师德,首先提出这样的问题质疑我和在座的学员。首先从格物谈起。王阳明说知行合一,有那么几次,两个小时的讲座,就讲这四个字。这四个字与罗素、杜威、苏格拉底碰撞,跟电视剧《士兵突击》串在一块儿,跟韩剧《大长今》交叉呼应,跟我那爱种树的爸爸和老老实实给医院干杂活的妈妈交织在一起,跟我自己的无数尴尬脸红心跳耳热混成一疙瘩。又想起了很多课堂片段。就那么讲着,与下面那些专注的眼神交叉碰撞着。每次讲完了,都后悔自己没有好好阐述一下师德理论。每次又好像发现,任何一个生活片段切下来,都足够我们领悟、回味和反思。你在学校里的每一口呼吸里边儿其实都有师德。比如说楼梯上一个孩子向你问好,你点头回礼了没有?比如说认真做一个教学设计,全力以赴写一段评语,上节课念了错别字,这节课纠正过来,这些事情里边儿有没有师德?或者可以更干脆一点儿——教师的师德就是认认真真在课堂上说好每一句话。这就需要研讨自己的教学语言。教学语言意味着什么?读了很多书,腹有诗书,语言自呈华丽,因此课堂上面对文本理解蹦出来的每句话就有了质量?当我坐下认认真真读一厚本子经典,读得眉飞色舞,手舞足蹈,这就是师德吧?你的学科素养,就是你的师德。你的师德来自你潜心的阅读。读好书,而不是在网上瞎转悠。读经典,而不是看网络的泡泡。对不对?……

    听无声讲座,得一百满分

    这样一说,好像再参加什么培训就很多余——如果有时间和图书馆,再有一群专注的书生,要培训干什么?你曾经放出狂言:DZ干部最好的教育学习,就是一人抱上一本子托尔斯泰的《复活》,好好读上三遍,然后互相讨论。或者写点什么。读懂了聂赫留朵夫对我们的意义是很重大的。可是谁会这么组织学习呢?何况托尔斯泰是个洋人,那就更不要提维克多雨果和巴尔扎克。

    我正胡思乱想着,一抬眼,发现我眼前的师德讲座停读秒表啦!点击一下播放键,不管用!再一检查,眼前有个小方框插进来——“本次已学够14分钟。请按确认键继续学习。”这个方框已经出现好多次了。先前我不耐烦,就按了结束学习的键,跳来跳去找自己感兴趣的讲座话题。比如,“何为师者?”“教师如何管理压力?”压力也需要管理吗?有什么高招?听了三分钟,就觉得读一篇苏东坡的随笔札记,好像比北师大教授正儿八经头头是道的讲话更管用。最重要的是,东坡说“此间有什么歇不得处”,更有趣。可眼前这个正正端端坐着的教授,好像看见了我心不在焉。他应该能看见我的桌子上还放着贝赫特的诗集和苏洵的散文。我埋头在书旁边批旁注,他那头就悄楚楚表示讲够了15分钟,给我压了暂停键。我有15分钟没有瞅他啦。不,是25分钟!那好,有十分钟暂停。他的无声讲座,就没有给我计分。下午来,刷新,看成绩单,真够沮丧——课程学习才得了8.25分。总分51.25,不合格。发讨论帖子容易。发学习心得,粘贴了以前的教育随笔,还走了一会儿神自我得意了一下,还继续融入以前的教育思考里边儿,认为自己又一次重温了某些话题,不至于在研究网络平台上刷分而荒废了时间。可要凑够“课程学习”的时间就不那么容易了。这个坐在电脑方框里边儿的憨教授看穿了我的心思,所以他们早就设计好了软件——每隔上十来分钟,你就必须把它关照一下,不然就暂停。反正喇叭关了你也不知道。你不知道你就别得分!

    听无声讲座,得一百满分

    所以三天啦,我一直手忙脚乱。急匆匆气冲冲爬上网去,盯着那个62.2分,68.7分。先恼怒,再下决心,再找到学习页面,点开他的呆头呆脑的讲座,关闭扩音器,让他开始给我继续读秒。——哈,继续读秒才是继续教育。

    听无声讲座,得一百满分

    我呢?继续翻我一本一本的书。继续写诗,或者随笔,或者把听了喜鹊叫的喜悦记录下来。或者把刚刚拍摄的照片发一篇微信诗话。或者去刷一刷高考卷。有一首柳永词引起了我的群文阅读随想。还须翻一翻顾随。又在朵渔先生的诗集里边儿读到一首讽刺诗。下面的小注释说:顾随这样的古典文学大师,最后的几年里边儿用极高的文学领悟水平,在领袖的文章里边儿坐禅。大师纠结吗?假如他纠结,也许就跟坐在研修平台屏幕前的我一样了吧?

    也许,从那些讲座里边儿也能产生思考?也许认真发个得点儿自己思考的帖子,也未必不能激发我写出像样的句子的热情?2012年那一次我就是这么干的。不管听什么讲座,看什么帖子,我都能呼啦啦写一大段。后来得了98分。一看,那些帖子构成的随笔也有了3万多字,还都是些有质量的文章。可是,现在不行。我的目光总会从屏幕上跌落下来,跌到博尔赫斯或者钱钟书那儿。好多好东西还没有看呐。

    听无声讲座,得一百满分

    昨天,我看见公园里那个爱读书的干部,也发了个QQ说自己正在看无声的讲座。

    今天有多少人在进行这样的学习和继续教育?学习,是盯着电脑刷题刷屏幕的样子,还是疯狂炽热燃烧自己对书本的热情?要想一想。

    或者,想都不用想,就摊开自己感兴趣的好书,好书那么多,沈从文,梭罗,德国的黑塞,兰波的诗集,还有郑愁予跟王鼎钧,张晓风和龙旋风。《走上地毯的那一端》,我每走一次都兴冲冲。还有苏辙跟苏洵,还有苏东坡。再次翻开吉卜林,狼和老虎的故事还是那么吸引人。继续看高尔基。被刘再复和王蒙吸引。《人类简史》和《万物简史》好像还该再读一遍。哈代的《还乡》,已经来到面前。福楼拜,《一颗简单的心》,原来这么好!或者重读托尔斯泰,像两年前重读《复活》那样。

    听无声讲座,得一百满分

    在这同时也可以打开那个屏幕上的研修平台。刷屏。弄够那个70分。是的,我要两头不耽误。我要考评合格。我要升二档,为什么不呢?我已经具备了充分的条件。时间从来都不算晚。就像翻开一本书,任何时候都是十八岁。或者当一首诗写下了第一行,我就是二十岁的李贺,三十岁的李商隐,八十岁的歌德,或者六十五岁的海南岛的苏东坡。杨绛先生一百岁,还在写散文。写得好。

    也许学习应该更像学习一点儿?这居然也成了问题。这才是问题。

    或者干脆都承认了吧——读书,就是研修。

    野马也,尘埃也,读书和研修,何时才能用气息相互吹拂邪?

    听无声讲座,得一百满分

    高尔基在船上洗完盘子

    给胖厨师读书

    他喜欢吹着伏尔加河面上的风

    听少年的嗓音念一段

    乌拉,墨香才是这个世界的香肠

    他告诉他:你不属于这个世界

    后来写回忆录

    ——我能猜出来,他

    俄罗斯文豪心中有一所大学

    那个炒菜的粗人

    最会开选修课

    俄语里边儿有那么一种忧伤语调

    已经没有一个教授

    这样懂得研修

    听无声讲座,得一百满分 听无声讲座,得一百满分 听无声讲座,得一百满分 听无声讲座,得一百满分 听无声讲座,得一百满分 听无声讲座,得一百满分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听无声讲座,得一百满分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qhymoc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