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第八届县域会农村人居环境治理模式与案例分享

第八届县域会农村人居环境治理模式与案例分享

作者: 富通城乡院 | 来源:发表于2018-12-17 11:24 被阅读0次

2018年11月23日,在江苏·宿迁召开的第八届中国县域现代农业发展高层会上,“助力乡村振兴,构筑城乡融合新空间”专题研讨会成功召开。会上,中国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授赵霞作了《人居环境治理模式与案例分享》的主题报告。

谈到人居环境,赵教授认为人是主体和核心,居是最终的目的,环境则是中介和平台,我们人要生活的好,居住的好,就要创造一个美好的环境,人居环境是人和环境发生的中介和作用,我们要达到理想的状态是人和环境和谐的相处。

就目前来说,农村和城市的人居环境有很大的差距。农村人居环境是一个小型的巨系统,是农民的生产生活所需要的物质、非物质有机的整体,包括环境卫生、住房条件、基础设施、社会服务、经济发展等内容。

农村人居环境分为软、硬环境,硬环境包括农村环境卫生条件、垃圾处理、住房条件、基础设施等,软环境是一种无形的环境,如生活便捷程度、社会秩序、经济负担、休闲娱乐等。硬环境和软环境相辅相成,是衡量农村人居环境优劣和环境、社会、经济三种效益统一程度的标尺。

图片:广西玉林农业嘉年华

接下来,赵教授对近五年的农村人居环境的政策进行了系统梳理。每年的中央一号文件都强调农村人居环境的整治,可见国家对农村人居环境的重视,尤其是十九大报告以来,乡村振兴战略中“生态宜居”,把农村人居环境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近期发布的《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对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做了详细的安排,具体包括六个方面:农村的垃圾治理、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厕所革命、乡村绿化行动、乡村水环境治理、宜居宜业美丽乡村建设。

赵教授指出,在实践中,农村人居环境治理有四种模式,即:村民自治模式、政府治理模式、市场治理模式、多元共治模式。村民自治模式,政府不去干预,主要是靠村民自己来治理,优点是成本低,缺点是效果可能不尽人意,缺乏可持续性。政府治理模式,就是政府投入人、物、财力,存在的问题是供需不匹配,老百姓想要的没有提供,效果不尽人意。市场治理模式,优点是可以弥补政府供给的不足,缺点是会出现市场失灵的问题。多元共治模式,即农户、市场、政府、甚至是社会组织都加入进来,如果这几方合作的很好,这种模式的供给效果和治理效果都是好的,但协调不好的话容易造成人居环境的供给、治理碎片化。

 

针对四种模式,赵教授分享了具体案例。首先是村民自治模式,她以“年轻母亲带领村庄闯出垃圾分类困局”为例,年轻母亲通过宣传教育和筹资筹劳等方式,激发村民积极参与,提升了村民垃圾分类意识,建立了自己的公共区域,形成了示范效应。

第二个案例是政府+市场治理模式,对河北省廊坊霸州胜芳镇生活垃圾治理进行分析。胜芳镇最初是政府提供治理服务,但是效果不太好,2016年开始引进了市场模式,推行PPP的模式,入户做宣传,不定期检查、教育,同时,市场端进行公开招标,让企业来介入,从而建立了系统的城乡环卫一体化机制,实现了生活垃圾的高效治理。2018年5月24日,胜芳镇入选最美特色小镇50强。

多元共治模式,以浙江的金东区为案例。金东区采用村民为主体,行政与经济手段并用,推行精神文明建设,进行村庄规划等一系列做法,实现了改善全域生态,打造宜居环境的目标,使金东变成了一个美丽景区。

最后,赵教授总结,农村人居环境治理,任何时候都要发挥村民的主体性,把村民的精神力量挖掘出来,还要因地制宜,科学管理,整合各界的力量来发挥各自的优势。农村人居环境治理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任重而道远,但意义重大。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第八届县域会农村人居环境治理模式与案例分享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qhyqk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