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缸村之变 市水利局派驻云阳县泥溪镇石缸村第一书记 丁坤勇 2017年底我从武警重庆总队转业到原市移民局工作,2018年8月,当时的副局长彭亮找到我,动员我去扶贫。对于扶贫工作,在部队工作时,也参与过对奉节县的扶贫,感受过贫困地区的艰辛与不易。思考再三,尽管自己也有这样那样的困难,但自己作为一名受党教育培育多年的党员,响应习总书记的号召,亲自参与脱贫攻坚这场伟大战役,践行一名党员的职责与义务,也是人生一个难得经历。于是,2018年9月3日,我收拾行装,告别家人,来到了重庆市18个深度贫困镇之一的云阳县泥溪镇,担任石缸村第一书记。在石缸村两年多的时间,亲身感受到一个基础设施差、产业发展薄弱、贫困发生率达13%的贫困村发生的巨变。 一、村庄变美了。初到石缸村,第一感觉是山高坡陡,鸡鸭遍地走,说脏乱差也不为过。为彻底改变这种状况,石缸村在市、县、镇统一部署下,全面推进人居环境整治。由村支两委牵头,驻村工作队、镇村干部共同参与人居环境整治活动,分片到组召开村民院坝会、分发宣传资料,向农户宣传环境整治的重要性及相关政策,让环境整治入心入脑,让村民自觉参与、自觉搞好环境卫生。全面开展“卫生整洁、孝老爱亲、诚信守法、邻里和谐、兴业致富”五星评比活动。持续深化清洁家园行动,大力倡导“垃圾归桶、畜禽归圈、柴禾归位”。开展危旧房整治提升行动和厕所革命,整治危旧房19户,厕所厨房整治146户。市政协扶贫集团和对口帮扶的我们市水利局投入资金,开展环境整治。如今,走进石缸村,蓝天白云下,清澈的河水穿村而过,村民便道,房前屋后干干净净,鸡鸭畜禽在专门修建的圈内觅食,路边开满了各种鲜花。石缸村一组贫困户吴晓云是村里的保洁员,她每次打扫卫生都非常认真,她说:“现在村里变美了,不比城里差,我们要继续努力,让石缸村变得更美。” 二、设施变好了。初到石缸村入户走访时,看到有的村民在小水坑里取水,遇到天旱时,四处找水,有的居住山上,出行只有土道,极不方便。水润民生,泽被万物,喝好水、用好水直接关系到人民群众的美好生活,饮水安全影响着脱贫攻坚的成效。市水利局吴盛海局长到石缸村检查时,专门提出要解决好贫困户“两不愁、三保障”中农村饮水安全问题。市水利局和云阳县水利局以改善民生为出发点,在泥溪镇先后投入资金7371万元,共涉及水利项目14个,建成各类饮水工程145处,安装干支管网36.5公里。在石缸村新修人畜饮水池16口,可稳定保持蓄水1000立方米以上,确保农户饮水安全率达到100%,实现了农村饮水保障全覆盖,汨汨清水汇聚起脱贫攻坚道路上的殷殷真情。对口帮扶单位云阳县交通局大力支持石缸村道路建设,硬化18公里组级路,新修机耕道3公里,硬化人行便道12公里,解决了村民的“出行难”。如今的石缸村,道路不再泥泞,村民自产的农产品通过四通八达的村道便运送出去了。贫困户唐金中家住山上,以前出行和饮水都存在一定的困难,脱贫攻坚开始后,给他家修建了蓄水池,到他家的道路硬化成了宽敞的水泥路。他平时在外务工,妻子张朝珍一人在家,养殖了几十头猪和几头牛,儿子通过教育扶贫,今年大学毕业已在重庆主城就业。他动情地说道:“以前有时缺水,现在政府把水池修好了,再也不缺水了,路也修好了,政府这么关心我们,我们一定要努力,把自己的日子越过越好。” 三、产业变兴旺了。总人口732户2372人,79户建卡贫困户、贫困人口298人,低保户59户114人……,循着这一串串数字,我与石缸村黄承明支书、唐本禧主任跑遍了村里的每一户,对石缸村基本情况、村民基本情况、贫困户贫困原因等情况,已做到心为有数。以前的石缸村,地理位置偏僻,种植结构单一,既无资源优势,又无区位优势。“如何让农民有稳定的收入?发展产业是关键。”村里根据贫困户口的不同特点,量身定制了不同的脱贫项目,第一步是沿用农村家庭生产模式,精准到户,发展家庭种殖业,使贫困人口短期内有增收。在家贫困户人人种植见效快的辣椒、菊花,政府委托公司保底收购,当年种植,当年见效,户均增收千余元。第二步,发展村集体经济,组建由村集体农业开发公司、农户、贫困户参与的产业联合体。财政资金投入作为村集体农业开发公司股金,农户以土地入股,产业投产前,由村民参与产业管护并按每天50~80元支付报酬。在股金分配上,村集体公司占股50%,农户以每亩土地入股占股50%。分红总共有三次:一次是村集体公司与土地入股农户按1:1分红,二次是村集体公司分红部分按照发展风险基金30%、村集体经济50%、贫困户20%进行再分配,三次是村集体经济分红部分按照公益事业50%、全体村民50%进行第三轮分配。现已种植柚子450亩,核桃800亩,乌梅250亩,黑木耳10万余段,成立了乌梅、核桃专业合作社,目前人均分红200余元,务工收入人均收入3千余元。第三步,引进云阳县耕园农业开发公司,在石缸村发展集旅游观光、农耕体验、民宿餐饮一体的乡村旅游,目前已初具规模,村民在家务工,带动了村民增收致富。三年来,共接待游客6万余人次,总营业额650万,附近村民务工收入100多万元,现以公司+农户+村集体经济的模式经营,村民分红可达100多万元,其中贫困户占37户。村支书黄承明在村里担任了26年支书,他经常说道:“以前想都不敢想,山高坡陡的石缸村会有这么多产业,现在满山遍野分布着核桃、乌梅、柚子、菊花等产业,还有农耕园发展旅游业,我们石缸村产业发展越来越好了。” 四、村民变富了。以前的石缸村,贫有百样,困有千种。在脱贫攻坚实践中,村里针对贫困户的不同类型,实施精准扶贫,和帮扶责任人一道,共同帮助贫困户脱贫致富。在石缸村9组,贫困户卢延兴看着家门口挂着的“五星家庭”牌子,脸上笑盈盈的,心里美滋滋的。在村里的“五星”评选时,他家无可争议地得到了满票。卢延兴是隔壁村到石缸村的上门女婿,因一儿一女上学负担重致贫。虽然穷,但向往美好生活的愿望很强。村里针对他家有养殖牛的经验,积极帮助他家获得政府贴息信贷,先后购买了10余头牛,发展养牛产业,最多时饲养20多头牛,年收入近十万余元,成为村里第一批脱贫户。贫困户沈远秋,妻子患糖尿病,一儿一女上学,还有年迈的老人要赡养,沉重的经济压力一度压得他透不过气来。村里和帮扶责任人袁建权,协调农耕园,利用农耕园游客多的优势,帮助他家在农耕园开了一个超市,妻子平时看店,空隙时间在农耕园做保洁,他在村里务工,超市因游客多生意红火,不仅脱了贫,还住进了小洋楼,儿子今年还考上了重庆工商大学。贫困户谭明清,丈夫因病去世,家里还有年迈的公公要照顾,帮扶责任人、镇纪委书记秦银灯针对她擅长编织的特长,安排她参加非遗项目藤编培训,她刻苦钻研,很快掌握了藤编技术,今年农耕园传统体验项目开业,她作为藤编艺人被农耕园聘用,每月都有稳定的收入。这些都是石缸村在脱贫攻坚中,帮助贫困户脱贫致富的缩影,到2019年底,全村79户建卡贫困户全部脱贫,石缸村整体脱贫。现在,村民的钱袋子鼓起来了,生活也讲究了,每当夜幕降临,村里的院坝上就会响起歌声,几十名村民在院坝里跳起广场舞。“过去,村里的姑娘大多外嫁,我们都很羡慕别的村,现在,别的村都羡慕我们村,我们村的小伙子找媳妇都俏了。”村民吴淑容笑呵呵地说。 如今的石缸村,山路不再崎岖难行,家家有了稳定的收入,孩子们得到了优良的教育,就医条件方便有效,外出务工回来创业的多了,绿树鲜花遍布村庄,大山深处,一个业兴、村美、人勤、和谐的美丽石缸正在蝶变而出。回顾几年来的脱贫攻坚,石缸村发生的翻天覆地的巨变,靠得是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决策和领导,靠得是上级党委领导的正确指挥,靠得是各级组织和爱心企业人士的大力帮扶,靠得是村支两委、驻村工作队和全体村民的共同努力。我们作为扶贫人,将继续按照党中央和习近平总书记的决策部署,带领村民向着全面小康奔跑。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