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道毛滴虫
概要
阴道毛滴虫,寄生于人体阴道和泌尿道的鞭毛虫,生活史仅有滋养体一种形态,引起滴虫病。主要经接触传播,是一种性传播疾病。
形态
1、大小:10-30µm×5-15µm
2、形状:体态多变,染色后呈梨形
3、鞭毛:5根,4根游离的前鞭毛,1根后鞭毛呈波浪状,与波动膜外缘相连
4、细胞核:1个,椭圆形,位于虫体前1/3处
5、轴柱:1根,纵贯虫体并从末端伸出
6、胞质: 含有深染的颗粒,为氢化酶体,是阴道毛滴虫的特征性结构
生活史
一、生活史图解
二、小结
生活史简单,仅有滋养体期;
虫体以二分裂法繁殖;
滋养体为本虫的感染期;
通过直接或间接接触方式而传染;
女性主要寄生在阴道,以阴道后穹窿多见,偶可在尿道内发现;男性一般寄生于尿道、前列腺,也可在睾丸、附睾或包皮下寄生。
致病
一、致病机制
阴道毛滴虫的致病作用与虫体毒力及宿主的生理状态有关。
1、虫体毒力:细胞离散因子
具有胰蛋白酶样活性,能降解局部组织蛋白质和细胞外基质成分,可导致细胞解离,可能会使阴道上皮细胞脱落。
2、宿主生理状态:
阴道自净作用的减弱
卵巢功能减退,雌激素浓度降低,使阴道黏膜变得薄而脆,并出现出血点,使得虫体易于侵入或加重原有病变程度。
阴道自净作用(名词):
健康女性阴道内有乳酸杆菌,发酵阴道上皮细胞内糖原产生乳酸,使阴道保持酸性环境(pH3.8-4.4),该环境可抑制致病菌或虫体的繁殖。
引起阴道自净作用减弱的因素:
滴虫寄生于阴道,消耗糖原,妨碍乳酸杆菌酵解作用,乳酸浓度降低,阴道内环境转为中性或碱性,有利于滴虫大量繁殖,促进继发性细菌感染,引起阴道炎症
月经后期阴道pH接近中性,且富含血清,因此,月经后期的感染率和发病率较高
二、临床表现
(1)带虫状态:
许多妇女虽有滴虫感染,但无临床症状或症状不明显。
(2) 常见症状:
外阴瘙痒,白带增多。严重时外阴灼热刺痛,性交痛。阴检时可见阴道分泌物增多,泡沫状,白色或灰黄色。合并细菌感染时,白带中有脓液或粉红色黏液
累及尿道时,出现尿频、尿急、尿痛等症状
(3) 男性感染者:
多无临床表现,有时出现尿道炎、前列腺炎等症状
阴道毛滴虫可吞噬精子,分泌物可影响精子活力,导致男性不孕症
实验检查
一、病原学检查
1、生理盐水涂片法或涂片染色法镜检
2、滋养体培养
取材部位:
(1)阴道分泌物检查:取阴道后穹隆分泌物
(2)尿液检查:取2-3ml尿液离心沉淀取沉淀物
(3)前列腺分泌物检查
二、免疫学检查
流行
一、分布
呈全球性,世界范围内最常见的性传播感染之一
我国流行广泛,以16-35岁的女性感染率最高
艾滋病与阴道毛滴虫感染关系密切
二、流行环节
1、传染源:患者和带虫
2、传播途径:
直接传播:主要通过性交传播
间接传播:主要通过公共浴池、浴具、公用游泳衣裤、坐式厕所而感染
3、易感者:(妇女)青春期后逐渐↑,16-35岁年龄组感染率最高;更年期则↓
防治
控制传染源:积极治疗患者和带虫者,应对性伴侣同时进行治疗
常用药物甲硝唑
局部用药:滴维净、卡巴胂、甲硝唑栓、用0.5%乳酸或1:5000高锰酸钾溶液冲洗阴道
切断传播途径:注意个人卫生和经期卫生;改善公共卫生设施,废除公用浴池,公用毛巾;提倡淋浴和蹲式厕所;严格妇科器械的消毒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