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在“生命•实践”教育学派的影响下

在“生命•实践”教育学派的影响下

作者: 滴水湖畔 | 来源:发表于2022-12-03 12:46 被阅读0次

    生命实践教育学派的影响下

    ——读《天地人事:叶澜终身教育思想研究》有感(第1稿)

    2018年1月26日,意外秒抢到“中国班主任研修学院”的第17个名额(一共20个名额),实在是幸运至极,从此踏上了“云端学习”的研修之路。

    印象最深刻的是,第一期研修主题围绕《中国班主任研究》(第一辑)展开。对于学术类刊物或书籍,本人向来是敬而远之的。自从得到李教授的“研读”指导,从序言开始,逐步领会著书的核心要义和专业指向,汲取书中的理性导引和人文意蕴。从此,和学术类书籍结下了不解之缘。

    后来,研读了《中国班主任研究》(第二辑)、《班级日常生活重建中的学生发展》等,参与《学习型社会建设背景下的寒假学习共生体研究》责任编辑,在和李教授及多位教育学博士、硕士们的交流对话中,越发觉得教育“系统性”和“科学性”的重要,于是,边实践、边研究,边写作、边反思,形成了“创生、积淀、传播、转化” 的专业成长路径和方法。

    2022年10月4日,李教授不仅给工作室带来了《班主任工作研究与班主任发展的若干主题》的精彩讲座,还为“滴水精灵中队”指导了“悦读心享”社团活动之“领悟和谐之美,品味经典之韵”,并赠予我“‘生命•实践’教育学研究丛书”之《天地人事:叶澜终身教育思想研究》著作,心中的感激、感怀、感佩不言而喻。

    2022年12月,终于可以静下心来拜读李教授撰写的《天地人事:叶澜终身教育思想研究》,研读的过程还得从总序和前言开始。

    一、叶澜教授——“生命实践”教育学派创始人和持续领导者

    “生命·实践”教育学派创始人叶澜教育思想的大型丛书,重在探讨叶澜如何以中国社会转型时期的变革与发展为背景,以“新基础教育”的实践探索与理论研究为基础,以“创造和重建适应当代中国教育需要的本土化教育学体系”为目标,关注人的生命发展,重视实践在教育研究中的价值,创建出具有中国立场、中国传统、中国风格的“生命·实践”教育学派的过程,尤其关注她建构的“生命·实践”教育学思想体系及其对中国教育学的独特贡献。

    总序中,叶澜教授的谦和之词一如她的音容笑貌,严谨之态一如她的学术追求。既有对自己的责任和担当,又有对学派成员的肯定和期望,还有对中国教育学的期待和憧憬。在浙江武义王宅小学承办的“生命•实践”教育学之“你好,暑假!”成果研讨会中,真切感受“生命•实践”教育学的无穷魅力,与叶教授和热爱教育、真爱学生、挚爱研究的教育同行的合影留念等,美好的记忆总是令人难忘。

    如今捧起这本《天地人事:叶澜终身教育思想研究》,犹如见到一位长者,在中国教育学的舞台上,散发出“生命•实践”教育者的人格魅力与智慧光芒,得知叶教授获评“上海市第十五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中最受瞩目的“学术贡献奖”,更是由衷地敬佩与景仰。作为“生命•实践”教育学派创始人和持续领导者,叶澜教授“在理论研究上有创新,在学术研究上有创见,在学科建设上有建树,在现实生活中有意义”,钦佩叶教授对于人的生命发展的远见卓识,对于教育实践的深刻见地。

    教育学派的概念、元研究、教育价值、学校改革、理论与实践的转化、教师发展、终身教育、审美等多维度的研究,都让人由衷敬佩,心生景仰。教育需要开创性的研究,教育需要系统性的研究,教育需要理性思维和逻辑架构,在结构化的表达中把教育学的核心要义和理性思辨传承下去,传播开来。

    二、李家成教授——“生命实践”教育学派建设的参与者和中坚力量

    前言中,李教授对“生命•实践”教育学中“天地人事:叶澜终身教育思想研究”的思想解读和学术传承,为教育学派的承前启后注入了新的思想和活力。

    一是对叶澜终身教育思想的深度解读。通过研读著作,体悟教育研究范式,结合研究经历与真实体验,阐发相关成果。在呈现方式上,展现思想结构、分析研究立场和思维方式,突出终身教育思想的内在有机性。

    二是在国际国内终身教育改革发展研究的背景下展开。鉴于学习型社会、终身教育研究的历史背景与当前情境,将叶澜教授的终身教育思想与当下的终身教育研究与实践联系起来,建立起沟通对话关系,阐述终身教育思想对当前终身教育发展的启示。

    三是对相关基本问题、核心问题的开放性研究。总结终身教育思想,结合笔者和合作者所开展的研究,继续提出问题、阐发观点、分享成果,形成更开放的对话格局,继续拓展研究空间。

    本书从“终身教育内涵”“人的发展的终身性与内动力”“事事皆可为学”“社会教育力”“教育的自然之维”五个方面,解读教育思想、认识教育内涵、明晰研究重点、填补研究空缺、论述思想价值,是教育丛书极其重要的组成部分。

    三、思想追随者——“生命实践”教育学派建设的基层合作者

    如果说本人是“生命•实践”教育学的直接受益者和间接传承人的话,这一定是“生命•实践”教育学派开枝散叶的结果。

    和李教授的精神交往和学术对话,源于2016年7月6日。一次上海市班主任骨干培训活动,打开了教育的新视界,原来闭门造车不是聪明之举,跨时空的合作交流才是明智选择。之后,就有了“生命•实践”教育思想的班本化,在不断尝试和反思重建中,体会到了“向书本以外的生活学习”的重要性,正如一位教育专家所言“好生活就是好教育”。

    之后参与“你好,寒暑假!”系列之“寒假生活与学期初生活的重建研究”、“暑假生活与学期初生活的重建研究”,担任“学习型社会建设背景下的寒假生活共生体研究”责任编辑,多次参加“社区教育、成人教育、隔代教育的学术对话”,7次参加“新基础教育”和“终身教育”的全国论坛等,“生命•实践”教育学派为一线教师搭建了学术成长的平台,创造了对话交流的机会,用导师和家长的话说是一线教师在班主任专业方面的“高站位、高能量、高发展”。

    特别是2017年暑假开始的“研学旅行活动”,更是得到了李教授的学术指导和精神鼓舞。2017年,聚焦研学旅行活动的“教育性、综合融通、生命成长”;2018年,聚焦研学旅行活动的“社会交往、学科融通、学生领导力”;2019年,聚焦研学旅行活动的“多主体、跨时空、合作学习”;2021年,聚焦研学旅行活动的“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关系探究”。(2020年和2022年暑假,因为疫情而中断“研学旅行活动”。)通过实践研究和反思重建,切身感受到“生命•实践”教育思想的深刻内涵和价值意义。

    “生命•实践”教育学的核心要义是:“关注人的生命发展”。叶澜曾深情地说:“生命·实践”教育学是属人的、为人的、具有人的生命气息和实践泥土芳香的教育学。联系自己的教育教学实际,促进学生主动健康的学习,培育生命的觉察力、实践力和创造力,关注“人人、时时、处处、事事”的泛在学习方式,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提高生存能力和幸福指数,为每个生命体的全面发展、个性发展、可持续发展助力赋能。

    叶澜老师曾说:创建“生命·实践”教育学的目的,就是要“在世界舞台上发出中国教育学者的声音”,这是中国教育学人的学术自觉和使命担当。可以说,“生命·实践”教育学的诞生是中国教育学科追求屹立世界学林的开始。

    回想《中国班主任研究》(第一辑)序言中提到的“中国班主任的中国个性和世界贡献”,回顾自己6年来走过的学术道路,在“生命·实践”教育学派的影响下,在上海终身教育研究院李家成教授的引领、指导和帮助下,正亦步亦趋地向“新基础教育”和“生命·实践”教育学派靠拢、融入、吸收、转化,努力成为一个站在时代前沿的“教育变革者”,为“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贡献绵薄之力!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在“生命•实践”教育学派的影响下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qibpf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