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到咨询一份,白天收到消息时正忙,没时间细看。夜已过半,收拾停当,忽然想起这件事来,赶忙拿出来看看。
居然挺惊喜的。
![](https://img.haomeiwen.com/i8693205/6e153cb7406746e8.png)
说惊喜,当然是指作品可观,不过更重要的是求问者刚进入大学,对于我们这些人来说,正是黄金少年成长时期,虽然和前段时间十八岁少年相比,年长一两岁,但是对古诗词的喜爱和功夫却一般无异。难得的是,也许长了一两岁,作品清和雅正,发于生活,用典精微,实在是当代人律诗中的中上作品。
这真的让人对传统诗词的未来传承又充满了信心。
称得中上之品,基本上就不用操格律的心了。他自己也说得不卑不亢,只是希望能够指出不足之处,说明对格式充满信心,已经踩进了超越格律层面。
既是不错的作品,那就一起来赏析一番,然后再谈谈个人的建议。他发过来的作品较多,我们先重点看前一组诗(二首),时间允许的话,我们再聊后面那首。
前两首诗相互对照,倒也是有些讲头的。
桂花茶(二首)其一
初冬买金桂,启罐涌高秋。
花褪昌河冷,草衰蝉韵悠。
江头木落渚,桂下月明楼。
爱此流年味,烹来慢入喉。
其二
嗅也味氤氲,观之色润温。
清风涵细腻,甘雨化弥存。
树汲三辰气,花开四季恩。
仙人制桂茗,分与品乾坤。
注释:①此二首写于今年离乡上大学后的第一个冬天。②昌河:即昌江,我的高中傍江而设,高中三年面江而住,校内校外多桂树。③润温:即“温润”,指性情温和,此指茶色温和。
先看《其一》。“初冬买金桂”,平仄为“平平仄平仄”,这就是“锦鲤翻波”,所以这是一首平起不入韵,押平水韵“十一尤”部的五律。第四句“草衰蝉韵悠”是“仄平平仄平”,做出了孤平拗救。第五句“江头木落渚”是三仄尾,不过我讲过很多次,三仄尾不是问题。
因此,格律严合,有变格,有拗救,诗人于格律已经完全畅通,这里的讲解只是给专栏学习者们示范,并非针对他而作。
可以言诗,那我们就来看看内容意境是否有不足能让我置喙。
通读了两遍,发现还是有可以改进的地方。不过说归说,不算指正,只是假设我处在他的心情境地,我会如何做。
当然首先还是先赏析他的作品,再谈我的感受。
![](https://img.haomeiwen.com/i8693205/6e2b0c6d59bdc490.png)
“初冬买金桂,启罐涌高秋。”
首联就起得非常漂亮,出句干净利索交代写诗原因,对句附着感情,写诗意从何而来。这一句我非常喜欢,“启罐涌高秋”,既有写实,又有情感冲动——打开桂花茶的罐子,一股秋天的气息喷涌而出,形象又生动,“涌”字太合适了。
“花褪昌河冷,草衰蝉韵悠。”
这一联对仗,并且融入了小诗人对自己高中三年生活的回忆。大家可以看看注解,因为这一联相对个人,所以注解是必要的,否则其他人会读不懂——美则美矣,无法共情。
“江头木落渚,桂下月明楼。”
第三句仍然在回忆中写景,对仗而且写得也是非常美。
注意这一联没有转,不过问题不大,因为“起承转合”虽然是普遍文法,不遵守的人也大把——但是如果颈联没有横生波折,尾联就异常重要了。
“爱此流年味,烹来慢入喉。”
尾联发感叹,算是合回了首联开罐金桂茶。
这是因为金桂茶而陷入回忆的一首作品,写景很美,“起承转合”中做到了“起、承、合”,唯独没有“转”。这是个什么味道呢?作为一首律诗,最关键的波澜兴起缺失了。就好像一首作品没有主旨,那么作为组诗,他是否将这个主旨安排在第二首中呢?粗看一下,并没有,他的《其二》是对金桂茶更多角度的描写,毫无个人情感注入。
可是我们明明在《其一》的首联、颔联看到了诗人的情感发端,怎么无缘无故就消失了呢?
很有可能就是这位朋友在对格式完全领悟,对写景倾尽心力的同时,忽略了写诗最重要的一点——情感构思,当然也可能就是他单纯不想那么写。
这也就是我平时和群里的朋友所说的,我们的眼光要放远一点,情感要走深一点——世事如棋须布局,写诗也一样。更何况这么好的题材、情感发端都做出了,怎么能不趁热打铁,将作品推上更高的层次呢?
美中不足,叹为憾事。
![](https://img.haomeiwen.com/i8693205/705b4c3e23d88c4c.png)
下面说说如果是我,会如何连接首联、颔联继续构思——注意这还是在他的诗上面发散。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