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太行的关系攻略很有意思,吸引人的地方在于他能够在各个方面,各个领域,各个层次中引导人们的对关系的处理方式。今天看英雄攻略:人生的停滞该如何突破,也觉得很有学习的点。
心理学家认为“中年危机”是一个伪概念。这是媒体特别喜欢的一种提法,因为恐吓读者能够很好地提升阅读量。“中年油腻”其实是停滞,是“中年危机”的另一种表达,只不过把攻击的矛头转向了中年人的生活细节。
发展心理学里,成年中期指的是40~65岁之间的这段时期。在现在的中国来说,40~55岁之间,是职场上最重要的15年,是局势稳定,收获利益的岁月,如果说之前努力得不错的话,有的人能指挥下属,还有的人因为自己的专业技能被人尊重和爱戴。
熊老师说人到中年,在某些方面的认知能力是会下降的,比如短期记忆力。人类的智商(IQ)从25岁开始就下降了,尤其是计算的能力。
对40岁左右的人进行测试,他们的IQ一定会惨败给应届毕业生,这也是为什么很多职场新人会觉得自己的领导有的时候特别蠢,他们确实在有些地方变弱了。但是同时,人在认知上绝对不是只凭简单的IQ,如果用实用智力来测试40岁的人,你就会发现他们相比25岁的时候在进步、在增长。
感觉自己的智商已经开始走下坡路了,好可怕。但实际上如果年轻人看着自己领导在某些领域的落伍就哈哈大笑,认为对方油腻、不堪,那就麻烦了,因为对方积蓄的力量可能就是放在职业上,而且是职场里的谋略方向上。
看看身边的中年领导和同事的油腻,其实可以学到很多东西,比如:待人接物的各种礼貌得体;做判断的时候知道保护手下人的利益;不随便给别人乱七八糟的建议;克制情绪深藏不露。
如果我们看人永远都是看缺点,那以后就很难进步了。只有不断的把别人的优点好好分析学习,才能支持自己的成长。同时,为了让自己尽可能不停滞,也应该精心设计一下自己的对外展示,在任何年纪都会显得非常得体。比如:
1. 写下自己的人设
2. 规划从头到脚的细节
3. 主动推送自己的有利标签
4.注意自己的调性
5.需要再提及的自律
6. 找到合适的同行者
其实男人女人都是如此,拥有不苟且、不放弃自己的人生,这样的人就是英雄。事实上,中年是事业突破最好的时节,同时也是最后的机会。
这个时候咬紧牙关的人,一定能赢。
题外话:虽然很喜欢熊老师的课,佩服他独具一格的理论和视角,但最近熊老师的花边新闻无疑也证实了理论与现实的差距。以此证明了熊老师其实也是芸芸众生中的一员,非常的接地气。
老师仍是没能逃过“中年危机”,没能用自己的理论处理好一些关系,“油腻”得一塌糊涂,或许是老师自己从不曾想过的。
还是宁向东老师说得好,各种关系都是局,人的一生都在做局和破局中度过,没有人不是局中人。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