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从教研员的视角去观察,您认为当前教师教研中主要存在哪些问题?
答:
(1)教研的考核评价不完备。组织管理不到位,形式大于内容;(教研考核没有具体的可推行的评价机制,只能通过时间,参与情况来作为考核,所以形式大于内容)
(2)教研的内容没有要求。深度、精度、高度不够,更多针对知识和技能,针对学生发展、学术研究、学科综合等方面研究的少;
(3)教研的主题不够系统。主题式、项目式等的系列教研,基于某个焦点的常态化、持久性教研少;
(4)教研的精致性不到位。既有管理组织的问题,同时更重要的是针对区域、学校、学科特色发展的研究,学校层面缺乏有品质、有高度的教研;
(5)教研的针对性不够清晰。教研的形式过于单一,活动相对单调,针对青年教师、针对名师、针对不同层次需求的群体,是否可以考虑多元化;
(6)教研的融合性不到位。教研与技术、与跨领域、与其他资源等的融合度需要提升,教师不仅是瞄准本学科,还要跳出学科看学科,听听他人眼中的学科,听听专家眼中的学科;
(7)教研的成果意识淡薄。教研活动以教育工作中遇到的问题为抓手,经过讨论,形成一个大家都有共识的结论,以记录教研活动流程为主,鲜少有以论文,专著为成果形式出现。
2.身为教研员,您在组织教研的工作中存在哪些困境?
答: 回答这个问题前,
思考一:教研的问题是教研员的问题吗?
这不是推脱责任,而是要引起思考。区域、学校教研氛围的营造,体制机制是否完善等,对于教研员的工作来说至关重要,有些时候教师教研所反映的问题,并不是其个人的问题,而是有深层次的原因。
思考二:教研的问题是教师的问题吗?
教研员组织教研总有老师配合,有老师不配合,难道不配合就是老师的问题吗?我们要反思,教研组织管理部门的制度规范要求是否到位,教研员与学校的联系是否到位,教研员与学科教师的沟通是否深度到位,教研员的专业水平,其引领性与号召力是否到位,教研员的组织管理评价能力是否到位等等,这些很难,但是难,才能体现教研员的价值。
思考三:教研的问题是组织管理的问题吗?
管理的三个阶段,人、制度、文化。教研也如此,文化没有形成,组织管理就很重要了,但是仅靠组织管理是解决不了教研深度、效度问题的。很多问题的出现都是在学科之外。从教研、教学等非常出色的教师身上可以看到,优秀人的同一特点,那就是沉浸式地享受专业成长的幸福,这些老师是不用组织管理的。而我们要关注的是,如何把一个氛围营造起来,不能为了个别的情况,而失去了良好氛围的创设机会。
其实老师们需要怎样的教研,就是我跟我们学校的这个理念是一致的,就是一定是根据不同的人来设计,就是教研他一定要有。个性化,这是第一点,第二点呢,我觉得你的教研一定要紧扣课改的理念,对吧,你一定要有前瞻性啊,这是。第二点,第三点就是我们教研活动的设计要追求实效,我觉得就是您说的真教研。
这一点我还是很自豪的,我也欢迎,嗯,胡老师有机会到我们一起探讨,其实我们学校的教研啊,每一次都很实在。我们期初的。分教发出来制定的教师培训的这个整个方案就是我们的执行方案,我们不搞虚的,我们各个教研组所制定的每个教研组的教研活动方案也都是。我们要做什么,怎样做,所以我觉得还是比较真的。
所以我觉得真正的教研就是不要搞噱头,我们我觉得有两个极端,现在就是啊,有的人提到教研,从培训上就认为请专家。就是真教研,就是就是教研,我觉得不一定就是专家的引领是需要的,但是也不能一直有专家,第二个就是真教研,就是我们的教研活动,对吧,我们。围绕我们每次教研活动围绕一个主题,我们每一次教研活动都是围绕一个主题,围绕这个主题从一开始的,我们有老师分享啊,就比如两个老师进行啊,这围绕这个主题的分享你的观点。然后我们的课堂也围绕这样一个主题,课堂也会进行评论,进行沙龙啊,都是围绕这样一个主题啊,围绕主题来进行啊,我比如说我们围绕新课这个主题有很多啊。
我们学校的教研活动搞笑买批培训这个还比较好,但是后来我们也发现我们的问题是我们的备课组活动,还要提升计时备课组活动,他是一个学校的最最小的一个叫严单位,而我们学校又大一个年级都是20几个班来一个备课组,你数学也至少十几个老师八语文就是20几个老师上一个备课组如何落地?我们从去年也开始思考备课组的,最终以上课你你的第一个胶圈达到什么样的质量是非常重要的,所以我们也想一些办法。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