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黎若在大学时曾经与同寝室的姐妹们传看米兰昆德拉的书,《生命不能承受之轻》和《生活在别处》。这些书籍由于是以故事的形式讲述着晦涩难懂的哲学命题,又似乎是在讽刺生活中的现象,并不适合黎若的口味,所以她并没有仔细的看,只是匆匆略过。
如《生活在别处》书中讲的别处,那个向往的别处,真的是自由的别处吗?真的是符合自已想像的别处,真的会是自己向往的诗和远方吗?也未必吧。米兰昆德拉似乎对其是有讽刺的意味,因为这个世界上没有绝对的自由,也没有别处。
书中励志的句子让人印象深刻,很贴进现实生活,读着感觉富有哲理寓义,但仔细品味,似乎又存在矛盾。
如果说每个人的生命都是独特的,就让我们按照独特的方式去生活吧,抛却所有的旧事物。
我们每个人都生存在自我与现实的对立之中,我们都需要在现实环境中实现自我。
结合书中所写想到现实生活,黎若浅显得理解这些理论无非是提醒人们如何面现实生活的讨论。
在现实生活中遇到一些挫折,不满时而产生了负面情绪。
如当我们生活的地方不能满足精神上的需求,试图用寻找诗和远方填满心灵的空虚,生活的苟且又岂止是柴米油盐。
工作职场透露出人性的复杂时,让人觉得现实残酷,人情凉薄,于是人们感叹生存不易,不能释怀,遂产生了厌世、孤寂,落寞,悲凉等一系列悲观、负面的情绪。
如年轻人怀才不遇,不满现状。
中年人上有老下有小以及职场顶梁柱等重重压力所产生的危机感。
老年人感叹枉负了青春,岁月催人老等负面情绪充斥着生活,造成人们生活的不如意,没有足够的幸福感。
于是有了迫不得已在此处生存,却又向往着诗和远方梦想般的生活。但是,那可能是无法实现的空想,还是可以经过努力就能实现的理想,是抛舍眼前去寻找远方,还是珍惜当下,活在当下,而不去受所谓的诗和远方的空想的诱惑,纠结与矛盾的心境,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其实这只是针对产生了负责情绪的人而言。而对于一些抗压能力强,心理强大,心态向阳的人来说,人生就是一场不断选择的历程,世上道路千万条,遇到的人千千万,但我们只能不断选择自己要走的路,和与之相处的人。
所以我们真正能走的路就那么一两条,而能留在身边的人也只有那么几个。
所有只有选择最适合自己的道路,和与自己能真心相处的人,才能开心的生活,提升生活的幸福感。
代吉与陈晓颖是实现了在远方的梦想,但依然在寻求下一个梦想的路上。
杜成与刘莹是已实现远方梦想的人,他们过上了很多人梦想的生活。
张红就是珍惜当下生活,与家人平静的过着普通百姓生活的人。
黎若就是在纠结与矛盾中挣扎,是珍惜当下,还是寻找诗与远方的人。远方那些是不切实际的空想,还是经过努力就可以实现的梦想?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