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dispatch_barrier_async的作用是什么?
-
在并行队列中,为了保持某些任务的顺序,需要等待一些任务完成后才能继续进行,使用 barrier 来等待之前任务完成,避免数据竞争等问题。 dispatch_barrier_async 函数会等待追加到Concurrent Dispatch Queue并行队列中的操作全部执行完之后,然后再执行 dispatch_barrier_async 函数追加的处理,等 dispatch_barrier_async 追加的处理执行结束之后,Concurrent Dispatch Queue才恢复之前的动作继续执行。
-
打个比方:比如你们公司周末跟团旅游,高速休息站上,司机说:大家都去上厕所,速战速决,上完厕所就上高速。超大的公共厕所,大家同时去,程序猿很快就结束了,但程序媛就可能会慢一些,即使你第一个回来,司机也不会出发,司机要等待所有人都回来后,才能出发。 dispatch_barrier_async 函数追加的内容就如同 “上完厕所就上高速”这个动作。
-
(注意:使用 dispatch_barrier_async ,该函数只能搭配自定义并行队列 dispatch_queue_t 使用。不能使用: dispatch_get_global_queue ,否则 dispatch_barrier_async 的作用会和 dispatch_async 的作用一模一样。 )
2.如何手动触发一个value的KVO?
所谓的“手动触发”是区别于“自动触发”:
自动触发是指类似这种场景:在注册 KVO 之前设置一个初始值,注册之后,设置一个不一样的值,就可以触发了。
想知道如何手动触发,必须知道自动触发 KVO 的原理:
键值观察通知依赖于 NSObject 的两个方法: willChangeValueForKey: 和 didChangevlueForKey: 。在一个被观察属性发生改变之前, willChangeValueForKey: 一定会被调用,这就 会记录旧的值。而当改变发生后, observeValueForKey:ofObject:change:context: 会被调用,继而 didChangeValueForKey: 也会被调用。如果可以手动实现这些调用,就可以实现“手动触发”了。
那么“手动触发”的使用场景是什么?一般我们只在希望能控制“回调的调用时机”时才会这么做。
具体做法如下:
如果这个 value 是 表示时间的 self.now ,那么代码如下:最后两行代码缺一不可。
// .m文件
// 手动触发 value 的KVO,最后两行代码缺一不可。
//@property (nonatomic, strong) NSDate *now;
- (void)viewDidLoad {
[super viewDidLoad];
_now = [NSDate date];
[self addObserver:self forKeyPath:@"now" options:NSKeyValueObservingOptionNew context:nil];
NSLog(@"1");
[self willChangeValueForKey:@"now"]; // “手动触发self.now的KVO”,必写。
NSLog(@"2");
[self didChangeValueForKey:@"now"]; // “手动触发self.now的KVO”,必写。
NSLog(@"4");
}
但是平时我们一般不会这么干,我们都是等系统去“自动触发”。“自动触发”的实现原理:
比如调用 setNow: 时,系统还会以某种方式在中间插入 wilChangeValueForKey: 、 didChangeValueForKey: 和 observeValueForKeyPath:ofObject:change:context: 的调用。
大家可能以为这是因为 setNow: 是合成方法,有时候我们也能看到有人这么写代码:
- (void)setNow:(NSDate *)aDate {
[self willChangeValueForKey:@"now"]; // 没有必要
_now = aDate;
[self didChangeValueForKey:@"now"];// 没有必要
}
这完全没有必要,不要这么做,这样的话,KVO代码会被调用两次。KVO在调用存取方法之前总是调用 willChangeValueForKey: ,之后总是调用 didChangeValueForkey: 。怎么做到的呢?答案是通过 isa 混写(isa-swizzling)。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