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有远方,你有路,你还有车,你就一定会出发吗?答案是不一定,你也许并没有很强的期待去远方,这是意愿问题,意愿决定着我们的动力,动力会决定着我们做一件事的成败。
这样的场景你们可能不少见,当你们兴致勃勃聊起某个话题,有很多人表现出极大兴趣,他们表示了支持,也展现出了参与热情。可但当提到服务收费,马上出现没时间参与的、希望推迟参与的、觉得不适合自己的…
这是钱的问题吗?再来看另一个例子。
两位合伙人,一位是以多年储蓄和房产抵押入股,一位是以自身技术获取股份,试问,公司运营出现问题时,谁会更用心也更坚定地解决问题?肯定是投入成本更高的,因为一旦失败,找不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就要跳楼;而后者找不到,只要跳个槽就可以。所以前者更可能拼尽全力,而后者更可能选择放弃。为什么他们解决问题的动力区别这么大?就是因为承担的结果不一样。
这是钱的问题吗?
表面上看是的,但实际上却是钱背后的意愿问题。
意愿决定了我们的动力,动力不足,哪怕是一件小事都不一定能做好,更何况是改变人生?
为了对自己负责,我们要用成本来核验自己的意愿,如果一谈成本就放弃,只能说明你并不是很想做这件事,早点放弃更好。反过来也一样,如果有人跟你说不需要成本的话我跟你干,那赶紧请他离开,因为他已经随时准备逃跑了。
成本是意愿的试金石,能帮我们找到自己真正想做的事和一起做事的人,但总有一些事是非做不可的,哪怕本身意愿并不强,这就需要我们主动激发自己或他人的意愿了。
分享几个小方法:
1.让目标更有吸引力
在目标细化的过程中,加入自己真正喜欢的元素,让做成这件事之后,有让你有心动的效果。
2.抱团取暖
找到一群人一起做一件事,互相鼓励,互相感染。
3.发挥监督效应
在朋友圈打卡就是个很好的例子。可以为自己带来一定的成就感和认同感,进而增强自己的意愿。
4.设置奖励
给完成目标的自己一个小奖励,“生活有盼头,才更容易继续”。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