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作名: Olga
内容简介:
十九世纪末,奥尔加出生在波兰属地。 青涩时代,她爱上了工厂主儿子赫伯特,但清楚阶层不同,对方家庭不会答应这门婚事。
和赫伯特度过幸福的几年后,两人不得不分离。奥尔加去一家乡村学校教书。赫伯特则选择从军,他喜欢周游列国,有一颗驿动的心。
nc攫取政权后,奥尔加因病失去听力,在世间辗转流离,这时无人知道,她怀揣着一个怎样的秘密……
作者简介 · · · · · ·
本哈德·施林克(Bernhard Schlink)
生于1944年。德国法学家,小说作家,法官。
代表作《朗读者》已被译成50种语言,是首本登上《纽约时报》畅销书排行首位的德语小说。据其改编的电影获2009年金球奖和奥斯卡金像奖。
2018年出版新作《你的奥尔加》。
精彩书评
壹:短评‘
# 德国作家本哈德·施林克继《朗读者》之后最具国际影响力的作品!小说是对近百年德国历史的总结,并且不断地拷问使德国变得“太伟大”的始作俑者是谁!’
# “我们曾经比你们有耐心。”“人生就是一串不断在丢失零部件的链条,我必须及时学会恢复平静。”“合群者生活在现在,而孤独者生活在过去。”在经历漫长的等待过后,奥尔加平静了。施林克还是书写一贯的主题,爱情与战争交织,精巧的结构包裹着最真挚的情感,结尾再上一剂猛药。与《朗读者》相似,很适合影像化。
# 年度最喜欢的书之一。谢谢作者没有过度着力两人的交往,才让我看到一个如此立体的奥尔加。她冷静、成熟、清醒、自持,是超越了时代的现代女性。即便在那混乱的年代里,她依旧能维持自我地前行,温柔地照料着周围的人…我爱她动人的信件,爱她的聪明和现实,爱她怀念的闪闪发光、笨拙迷茫的年轻爱人!
# 本哈德·施林克有一种温和的锋芒,他看到的是人类内心的优越感,虚无的自豪感,毫无依据的狂妄以及无限制的野心,人类愿意为了这些东西放弃手边实在的幸福。这或许是生而为人的宿命。而奥尔加就是这样的宿命。那句“你的奥尔加”,真是无限苍凉。
贰:
虽然听说过作者的《朗读者》,但是对作品也好作者也罢,甚至是当代德语文学我都可以说是知之甚少。这次非常巧合的机缘下读到了这一本书,说实话第一页以一句对话来开启全文确实吸引了我,但是这之后我就一直徘徊在第一部的1-5节左右,一直没办法读下去。原因是我觉得第一部分里面很多细节是没有展开的,对事件的描述似乎停留在流水账似的概括上,一直没办法马上进入作者的叙述节奏中。
但这本书好玩的地方也在于此,如果你定下心来(我是靠逼迫自己必须往下看),会发现原来书的三部是三个不同的视角——第一部是叙事作品常见的第三人称上帝视角,交代了故事中女主角奥尔加和男主角赫伯特一生的命运。在这个部分中,可以发现作者有意识地把主人公的命运和20世纪初德国的历史(当然肯定有我们在各种书籍电影纪录片里看得最多的那一段)、文化等进行串联,如果展开了将会是一个卷帙浩繁的史诗性巨著,而作者却用一种尽量快的叙事节奏把这部分的内容看似草草地结束了。如71页中“奥地利刚刚向塞尔维亚宣战”之后紧接着第73页就是“德国向俄国宣战”。叙事速度可以说是相当快。男女主人公的情感也没有任何的铺垫,只读到26页奥尔加和赫伯特就“萌生了爱意”。但是,读完整部小说回头来看,就完全理解了作者这样写的用意。
此外,德国甚至整个欧洲此时期的动荡不安、个人命运的聚散也通过这样的叙事节奏达成。而在历史之外,作者对德国文化的关注和展示也值得一说。无论是全书一直在有意地提到的众多德语文学,还是串联在其中的近代生物学家林奈,德国博物学家洪堡,还是后来赫伯特选择去北极探险等等,把20世纪初的德国真实地展现在了读者面前。作为一个对德国的历史和文化都不太了解的人,我深深地感到了评论这个部分时我视角的捉襟见肘,相信对德国历史文化有了解的人一定会比我有更深入的见解,我就不多说了吧。
而当第一部行将结束时,那个我一开始认为是不出现在故事中的叙事“上帝”却出现了,开启了第二部的内容,第二部的叙事者变成了一个非全知全能的、在作品中实际出场的、参与了女主人公奥尔加后半生的“旁观者”,从历史的角度来说,这一部延续了德国20世纪中叶的历史;从小说叙述者的功能角度来说,这个叙述者的出现其实是起到了带着读者们去探寻奥尔加的秘密的作用。正如我前文所说,第一部的很多细节是缺失的,而随着第二部的开始,我们了解了第一部中没有提到的奥尔加的后半生,同时,也开始跟着第二部的叙述者一起去探寻奥尔加的秘密,这些秘密,在第三部中是以奥尔加的信件展开的。
第三部中,奥尔加的信件作为最后的补充,把信件中的细节补到第一部和第二部中,所有的秘密全部揭开,故事在这一层面上终于达到了完整。 以上说的是结构的安排,虽然说了很多,但实际上这种人称转换、信件补充情节、秘密随着信件揭开的形式放在当下的小说写作技巧上看不是特别有新意。但是放在展示宏大历史的小说一般采用的一板一眼的顺时序叙述来说,还是有点意思的。
但对我来说我最想谈一谈的实际上是两个主人公的人物塑造问题,尤其是奥尔加的性格让我印象十分深刻:在历史的宏大中,人往往成为被裹挟的对象。奥尔加又何尝不被自己的时代、国家、出身裹挟。但是她在一切不可变的注定中,却有着一如既往的坚定和果断,也有着女性的柔美、温和、耐心,还始终保持好奇,勇气和自信。这使我觉得这个人物在我的心中是闪闪发亮的,充满着魅力。 总而言之,这本书是值得一读,更值得再读的,等之后有充裕的时间,能把书中涉及到的德国的历史政治事件和提及的书籍、艺术品等都做一个更详细的了解,那就更好了。必须承认,这本书真的开启了我对德国历史文化的好奇心。但从这一点来讲,就已经带来了除了书以外更多的东西了。
好玩的是,我觉得这部小说里的秘密真的不能剧透,剧透很影响阅读感受,为了避免剧透,好多东西我都刻意规避了,然后发现无意中产生了本书第一部的流水账感觉。也同时更加理解了作者为什么在第一章写得那么“草率”了,因为作者也生怕剧透啊,哈哈。
叁:
我觉得爱是一件让人恐惧的事。万千世界里,独独遇上一个不可思议的人,托付终身抑或以身相许,都在莫名地在缩小自我和内心的区域以便容纳另一个人,充斥着数学概率的命中注定和两个人彼此的人生结下不解之缘,个人的情怀最终陷入了和另一个人终生纠缠的境地,种种关于未来的描述似乎大同小异,这种爱的后果真的是幸福吗?我不知道,我想因爱而幸福的人也不会考虑这些。那些独自把爱延续一生的人呢?
来自《你的奥尔加》的奥尔加,在我看来,从最后一部分的信件洞察奥尔加的性情,更是感觉到爱情的那种幽灵属性。我知道那种庞大的历史环境下个人命运的虚无缥缈,国家战争中个人追求的荒诞可笑,平淡的人性似乎一直尝试把世界拉到普通人的正轨,但事与愿违,阿特拉斯的双肩撑起的柱子早已倒塌。
唯独在那些私人信件里我才感受到一丝真诚。奥尔加并非一个认命的女人,她的耐心和同情都在召唤着一个逝去之人的幽灵,在整个历史的波澜里,她的丈夫试图推波助澜,让自己的野心配上时代的芜杂,她身处其中,既有奥菲利亚式的柔情,也有麦克白夫人般的冷峻,以此在丈夫失踪后继续塑造着一种两人的命运共同体。我觉得奥尔加在后来显得越来越虚无缥缈,就像麦克白呼唤来的女巫那样,带有一丝丝蛊惑的气息,即便这种蛊惑来自于自身无可避免的命运,她真的是要去爱吗?真的是要在信件里记录下对丈夫的一切思念吗?奥尔加只是为了写下自己的故事而活,失踪的丈夫是一个为生活提供了契机和目标的鬼魂,奥尔加是真正的幕后黑手,她被历史和时代钳制,却又适时反抗,掩藏自己反叛的阴谋,在一封封信中构造出自己看似无可奈何的命运。
其实,我觉得奥尔加的爱有一种预示性,仅仅是预示,摇摆在人生境地中的不可能性化为了没有根基的可能,这也许是爱的属性。说这么多,大多都是自己臆测般的理解,我并不喜欢这部小说,人物太轻,仿佛玩偶的侧影,信件的部分是最真挚却也最虚假的塑造。小说的题目就已经揭露《你的奥尔加》从来和爱无关,只是奥尔加一个人的独角戏。
微Q同号:2802031363 公众号:pengdiary
文章为有偿阅读:1元/篇 ,自觉投币。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