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则孝

作者: 陈奕和 | 来源:发表于2023-11-21 05:27 被阅读0次

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

父母是树根,我们是树枝。长出什么样的树枝,不由树枝决定,而由树根决定。我们长什么样子,长多高,漂亮否,谁决定?生命伦理,主从有序。我们是树,父母是根,根树相连,树由根生。父母呼,不能缓。缓,子不孝,父母怨,心不安,亲不信,父子不亲。应而不缓,父母悦,亲心安,彼此信,父子亲。子不孝,父母怨,伤的是父母之心,损的是自己的生命心根。增一份怨气,损一成福气。没有父母爱的孩子,不能茁壮成长。呼且不缓,命岂能懒。

孝感动天

舜,五帝之一,姓姚,名重华,史称虞舜。他的父亲瞽叟及继母异母弟弟象,多次想害死他:在舜修补谷仓仓顶时,于谷仓下纵火.舜手持两个斗笠跳下逃脱;在舜掘井时,瞽叟与象下土填井,舜掘地道逃脱。事后舜毫不嫉恨,仍对父亲恭顺,对弟弟慈爱。他的孝行感动了天帝。舜在厉山耕种,大象替他耕地,鸟代他锄草。帝尧听说舜非常孝顺,并有处理政事的才干,便把女儿娥皇和女英嫁给他,选定舜做他的继承人。舜登天子位后去看望父亲,仍然恭恭敬敬。

《弟子规》一百一十三件事,合天理,顺人心,通人气,得天力,事事符合人之天性。有呼有应,生命贯通,气顺人和,通则不痛,痛则不通,痛的是心,伤的是气,损的是命,亏的是信。若不相信,等自己做父母之后,全然明白,但悔之晚矣。有呼不应,生命断根,人心不安心浮气躁,天下太乱。

父母教,须教听;父母责,须顺承。

伦理,伦,人际关系,理,法则成秩序。父子之间,天然而存在一种生价伙序,父主子从。故父母一言一行,本身具有示范教育作用。若为父母,不岸其来、不敬其初,子女必从,如牵术偶。今子女不听或不顺父母,往往也是眼文母学的,也算是一种“顺承”。故《弟子规》不是用来要求儿女的,而是示范和跳响孩千的。凡事有因果,父母之行是因,儿女之仿是果。如影随形,代代相传,是谓家学,并成家风。如此,决定家揍心态,并造化家业兴衰。

相关文章

  • 二十一天充电行动之十六——孝

    孝子亲则子孝,钦于人则众钦。 ——(宋)林逋《省心录》

  • 入则孝,出则弟

    入则孝,出则弟 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

  • 2018-08-26

    孝顺的父亲孝,乃人之大道。孝与善同级,是故不孝,则天下恶之。众人故为孝,尽孝则人之本,若以不孝传名天下,众人皆恶之...

  • 辟邪弘儒,孝之大者2019-06-04

    辟邪弘儒,孝之大者 或问孝道。东海曰:小孝爱亲,中孝爱人,大孝爱己。 爱亲则事亲,朝夕色养,“居则致其敬,养则致其...

  • 行有余力,则以学文:学习的最佳路径

    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孔子说:“入则孝”,就是在家的时候孝...

  • 入则孝

    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 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 冬则温,夏则凊,晨则省,昏则定。 出必告,反必面...

  • 入则孝

    事虽小 勿擅为 1.求职应试的例子。2同学来我家到处乱翻,讨厌。 有些事即使能很好处理,以后也要和父母交流,是孝顺...

  • 入则孝

    冬则温,夏则清,晨则省,香则定。 父子有亲,如树有根,连根养根,互利共生,根深业茂,家族兴盛。孝亲,浇水养根,滋养...

  • 《学而》06 《弟子规》之于《论语》的延展之义

    1·6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译】孔子说:“年轻人回到家里要孝...

  • 孝——德之本

    孝,“夫孝,德之本也” “孝”字的汉字构成,上为老、下为子,意思是子能承其两亲,并能顺其意。《论语》“入则孝,出则...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人则孝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qirbw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