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小艾叶
在山西、河北两省交界处的绵山山麓,有一处险要关隘。
此关隘建于巍峨崇山间,城下绵河奔流不息,长城依山蜿蜒起伏。
险山、固城、曲河,构成了这晋冀间的一道天险。
此关西接太行山脉,东连华北平原,是连结塞外与关中的重要通道,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
抗日战争时期,八路军与日军就在此处进行了多次争夺战。
八国联军侵华时,清军也是在此阻击上万联军,成功制止了敌人前进的步伐。
往上追溯,各朝历代,皆将此处设为京畿屏障,派重兵驻守。
这座历经千年战火,依然屹立不倒的关隘,就是大名鼎鼎的——娘子关。
其实,娘子关原名“苇泽关”。
相传唐朝初年,唐高祖之女平阳公主曾率军在此驻守。
当时,人们将她所率部队称为“ 娘子军 ”,于是便将“苇泽关”改为“娘子关”。
能让一座城,因自己而改名,可见这位平阳公主必是一位女中豪杰、巾帼英雄。
她在战火纷飞的隋末翩然而至,在万物鼎兴的唐初匆匆离去,独留下一段与命运共舞的传奇佳话。
01
谁说女子不如男
平阳公主,与唐太宗一母同胞,她是唐高祖李渊的第三女,其真实姓名已无从考,遵从惯例,我们暂且唤她为李三娘吧。
李三娘可以说是含着金汤匙出生的。
父亲李渊、母亲窦氏都出身世家大族,与皇室沾亲带故,拥有优质的家族资源。
但世间事,祸福相依。
处于权力中心,更能体会权力倾轧的残酷。
李渊与窦氏这大半生已经看惯了权力的更迭:从北周变为大隋,而如今的隋朝也处于风雨飘摇之中。
在这“城头变幻大王旗”的年代,他们深切明白:
只有自身足够强大,才能在乱世中安生立命。
所以,他们对子女的教导甚严。
李三娘虽是女子,却也跟着兄弟们学文习武、读史论今。
在她眼中,女孩与男孩没有什么不同,习得一身本事,都可出将入相。
但在世人眼中,女子仍处于弱势,还是无法像男子一样入朝为官,上马行军。
而父母更是觉得,嫁得如意郎君才是一个女子最好的归宿。
柴家儿郎柴绍,武艺不凡,自少年起,侠义之名就已响彻关中,而且出身将门,又有官职傍身。
如此良婿,李渊早早相中。等李三娘到了适合的年龄,便一力促成了这门婚事。
夫妻俩学识相当,志趣相投,婚后在长安相守度日,其乐融融。
可这样太平安乐的日子,注定不会长久了。
隋朝末年,隋炀帝荒淫残暴,连年征战,致使民不聊生。各地豪强纷纷揭竿而起,自立为王。
当时民间传言,李姓将取杨姓而代之。这使隋炀帝对李渊颇多猜忌,将其一贬再贬,最后只得离开长安去太原任个闲差。
可做了闲差,仍然被怀疑有谋反之心,既然如此,那我只好真的反了!
公元617年,李渊于太原起兵。
在起兵前,他派密使偷偷给还在长安的子女传信:你爹要反了,能跑的赶紧跑,能帮忙的就赶紧来帮忙。
有人说,人类的恐惧,来源于对未知的无法把控。
大乱将起,成败难料,很多人都犹豫了,这其中也包括李氏一族的亲信
但李三娘是个例外。
她收到父亲传来的消息后,毫不犹豫地选择了支持!
她的眼中毫无寻常女子的慌乱,有的只是坚定、狂热与希望。
既然起兵之事已成定局,那她现在能做的便是:在保全自身的前提下,给予父亲最大的帮助。
于是,夫妇两个商议后决定:
柴绍即刻动身,快马加鞭赶往太原,协助父亲起兵;李三娘则暂时留在长安,麻痹敌人,待时机成熟,再找机会脱险。
君子藏器于身,待时而动。
李三娘的学识、胆魄不亚于任何男子,只待时机合适,便要一飞冲天。
02
巾帼可顶半边天
柴绍走后,李三娘开始思考对策,她将目光对准了长安附近的鄠县。
李三娘之所以选择鄠县,不仅是因为李家在那里置办了一处别庄,此时带着亲眷前往,并不会引起隋军的怀疑;
更因为此处山多林密,易于躲藏,山中藏匿着多股山贼势力,若能将这些人聚集到一起,将形成一股强大的军事力量,可助父亲成就大业。
来到鄠县别庄后,明面上,李三娘悠闲自在地过着小日子。
暗地里,却偷偷变卖家财。一边收买山中亡命之徒,加强家中护卫,一边打探山贼消息,以谋求合作。
擒贼先擒王。此时,山中势力最大的是胡商何潘仁,已经以自身财力聚集了万人归附。
一个此前毫无名望,现今无兵无将的女人,拿什么与他们合作呢?
好在此时,李渊义旗高举,已一路向长安攻来。
李三娘一面以李渊之威势对其施压,一面晓之以理、诱之以利:
占山为王终不是长久之计,依附更强大的力量才能发展壮大自身,荣华富贵指日可待。
凭借着李渊的声望,何潘仁最终答应合作。可想要何潘仁心悦诚服,还需拿出点真本事。
于是,李三娘决定露一手——带人攻打鄠县。
面对着坚城顽敌,李三娘镇定自若,胸有成竹地将攻城号令一一发布,最后一举攻下了鄠县城关。
这次战役,尽显李三娘的胆识谋略。这下子,那些贼人彻底服气了,他们决定死心塌地地跟随李三娘。
李三娘的名声也因这一仗传了出去,附近的一些零散武装纷纷前来投奔。
带领着新组成的军队,李三娘势如破竹,接连拿下鄠县周边各地。
但群贼组成的队伍,难免有些匪气,每次进城后总想着抢些财物。
李三娘自然知道这一情况,于是一进城,便颁布军令:
凡侵扰百姓,抢夺百姓财产者,军法处置,品行恶劣者,格杀勿论。
所到之处,军纪严明,秋毫不犯,深受百姓爱戴。
就这样,李三娘之名威震关中,吸引了各地义士前来投奔。
不下数月,已聚拢七万之众。而长安外围各地,也已被她的义军攻陷。此时的长安,已是一座孤城,只待大军一到,便可直接拿下。
此时的李三娘抑制不住心中喜悦,她派人给李渊送去捷报。
收到捷报,李渊连连称好,说道:“我的女儿果真不是平凡之辈!”
公元617年9月,李三娘率领精锐部队数万人渡河,与李世民会师于渭河以北,共同攻打长安。
这支由李三娘统帅的军队,便号作“娘子军”。
明者因时而变,知者随事而制,强者乘势而进。
李三娘以悟达通透的胸襟,判明大势,勇往直前,最终成就关中威名。
03
平阳之号终不朽
公元618年,李渊在长安称帝,建立唐朝。
建国之后,论功行赏,由于李三娘建国有功,所以赏赐优渥,不仅被封为平阳公主,赏赐也“异于他主”。
此后,平阳公主的事迹在史书中再无记载。
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也许这便是平阳公主心中所求。
在刀光剑影中出生入死地走过一遭,已不枉此生所学,至于其他,反而变得无足轻重了
公元623年,平阳公主与世长辞。
白发人送黑发人,是世间莫大的悲哀。
怀着悲痛,唐高祖李渊,欲以军礼、军乐给战功赫赫的平阳公主送行。
李渊在朝议上诏告此事,但太常却提出反对意见,认为此事于礼不合。
李渊端坐高堂,据理力争,悲切说道:“寡人起兵时,公主于司竹集七万人马,亲自率兵响应,为平定叛乱立下汗马功劳。寻常妇人何以比肩?”
“再者,周朝王后,位列十大治乱功臣。公主所立之功,所行之事,又怎可拿寻常妇人与之相比?”
此言一出,群臣再无异议。
李渊又令司议按谥法“明德有功曰昭”,追封公主谥号为“昭”。
于是,后人也称平阳公主为“平阳昭公主”。
平阳昭公主,也成了历史上唯一一个以军礼下葬的女子。
这一番封赐,并非一个父亲对女儿的偏爱,而是一个君王,对将士功勋的肯定。
生死有命,富贵在天。
人的一辈子,不能决定生死的时间,但可以选择做些什么,以及留下些什么。
至于值不值得,答案自在心中,何须他人评说。
平阳昭公主的一生无愧于心,虽然短暂,却绚丽璀璨。
“娘子”,本是温婉柔美的代名词。
但当“娘子”二字刻在巍巍城关上,绣于猎猎旌旗上时,就拥有了一股强大的力量。
这个力量由一个女子赋予,这个女子就是——平阳昭公主。
平阳昭公主刚柔并济,身于命运的枷锁之中,却仍不断充实自己,最终以强大的实力与不灭的斗志,为人生谱写出佳曲。
娘子军的故事千年传唱,娘子关的矗立千年不倒,这些都在告诉我们:
“娘子”从来不只是柔弱的代名词,她们也拥有成就一切的力量。
网友评论